原文: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译文及注释:
潭州官舍的暮色中,楼空无人,古今无端地融入了我的眼中。
湘泪浅深,滋润着竹林的颜色,楚歌重叠,怨恨在兰丛中回荡。
陶公的战舰在空滩上被雨淋湿,贾傅承受着尘土和破庙的风。
我的目光断了故园的人,松醪一醉,与谁为伴?
注释:
潭州:古代地名,今属湖南省岳阳市。
官舍:官员的住所。
暮楼:傍晚的楼台。
今古无端:指现在和古代没有任何联系。
入望中:进入眼中,即看到。
湘泪:湖南的泪水,比喻悲伤的泪水。
浅深:指悲伤的程度。
竹色:竹子的颜色,比喻景色。
楚歌:楚地的歌曲。
重叠:交替重复。
怨兰丛:怨恨的兰花丛。
陶公:指陶渊明,古代文学家。
战舰:战争时使用的船只。
空滩雨:雨水落在空旷的沙滩上。
贾傅:指贾谊,古代文学家。
承尘:指承受尘埃,比喻受苦。
破庙风:废弃的庙宇里的风声。
目断故园:眼睛看不到故乡。
松醪:松树枝上的酒,比喻清酒。
一醉与谁同:独自一人喝醉,没有人陪伴。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诗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湘泪客中初见合,承尘人倚大观楼。
1. 佚名:指此诗的作者不详,无法确定是哪位诗人所作。
2. 无端:意为“没来由地”,形容一个女子嫁了富家子弟,但对他不忠,没有原因或理由。
3. 湘泪:传说是湖南地方的一种特殊竹子,因舜南巡途中死于苍梧之野,他的妃子们在此落泪,泪滴洒在竹子上,竹子便留下了斑点。后人称这种竹子为湘妃竹,并传说其是由湘妃的泪水化成的。
4. 楚歌:指《楚辞》中的屈原作品,如《离骚》、《九歌》、《九章》等。其中《离骚》有“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等语,旧解以为“兰”指令尹子兰。
5. 陶公:指东晋名将陶侃,他曾在江夏担任太守,以运船为战舰,打败了叛将陈恢。后来他还讨伐了杜搜、平定了苏峻的叛乱,最终被封为长沙郡公。他的墓葬位于今湖南省湘潭市。
6. 贾傅:指贾谊,汉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历任吏部尚书、光禄大夫等职务,曾经担任过长沙王太傅。长沙还设有贾谊庙,庙址即是他的故居。
7. 承尘:指天花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顶棚”。此处指人倚着大观楼天花板,眺望湖光山色,感慨万千。
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一首讽喻诗,作于大中二年五月,当时他正在从桂林北返的路上。他借用了典故和意象,使文辞华丽、声调和谐、结构严谨,不仅增添了外形之美,也充实了内涵。例如,诗中的“湘泪”一词,引自《述异记》中的故事:舜帝南巡途中死于苍梧,他的妃子们伤心恸哭,泪水洒在竹子上并染出斑点。而“楚歌”一词则指屈原的《离骚》、《九歌》,其中批判了令尹子兰的故事。诗中还出现了陶公和贾傅等隐语,其中陶公指陶侃,借其显赫的战功暗指当今摒弃贤能;而贾傅则指贾谊祠中被蛛网尘封的景象,抒发了对被埋没的人才的感慨。这些隐语与当时潭州的情景相结合,构成了一副凝炼而深刻的警句。整篇诗用辞巧妙、结构严密,是一篇典型的李商隐风格的讽谑诗作。
赏析详情»
李商隐(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代表作品如《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乐游《嫦娥》原》《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