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冬至夜思家》拼音译文赏析

  • hán
    dān
    dōng
    zhì
    jiā
  • [
    táng
    ]
    bái
  • hán
    dān
    驿
    féng
    dōng
    zhì
    bào
    dēng
    qián
    yǐng
    bàn
    shēn
  • xiǎng
    jiā
    zhōng
    shēn
    zuò
    hái
    yìng
    shuō
    zhù
    yuǎn
    xíng
    rén

原文: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译文及注释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在邯郸驿站逢到冬至,独自坐在灯前,身影映照在地上。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想起家中的人也在深夜里坐着,或许也在谈论着远行的人。
注释:
邯郸:古代北方的一个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驿里:驿站。
冬至:冬季的最长之夜,即阳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抱膝:双手抱膝,形成一种静坐的姿势。
灯前:指照明的灯。
影伴身:指自己的影子陪伴在身旁。
家中夜深坐:指在家中深夜独坐。
远行人:指在外旅行的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居住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冬至。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邯郸:河北省地级市,位于华北平原,古代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之一。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为阳历12月21日或22日。 膝:大腿骨和小腿骨连接处向前突出的部分,人体支持重量的关节之一。 相伴:陪伴,相随。 亲人:指自己的家人或亲戚。 深夜:深夜指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之间的时间段。 远行人:指外出旅游、流浪、商务差旅等离开家乡的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先说说这篇诗的背景。作者白居易在唐代任职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他写下了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这篇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在冬至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上文已有介绍。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放假,民间更热闹了。 正如诗中所言,“邯郸驿里逢冬至”,作者因为行程在外,夜宿于邯郸客店中。拥有车马和随从的他深感孤独,无法和家人团聚欢度佳节。所以,他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作伴。这种孤独、思乡之情,在每一个佳节都倍感强烈。 诗中的“抱膝灯前影伴身”,抓住了这种孤独、思乡之情。用直率质朴的语言表达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读起来感情真挚动人。 诗歌中还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与本文中的“抱膝灯前影伴身”异曲同工。作者采用虚写的手法,在静夜中,抱膝坐在孤灯前,想象着和亲友一起欢度佳节的情景。 总之,这首诗深刻表达了孤独、思乡之情,读来让人感到温暖而又唏嘘。同时,构思精巧别致,引人入胜。 赏析详情»


白居易简介
唐朝 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