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译文及注释: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火山在五月,行人很少,看你的马跑得像鸟一样快。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都护的行营在太白山的西边,角声一响,胡人的天就亮了。
注释:
火山:指火山口,此处指火山口周围的地区。
五月:指夏季的五月,此时天气炎热,行人较少。
马去疾如鸟:形容马儿奔跑的速度极快,像鸟儿一样飞快。
都护行营:都护是唐代的一个官职,行营则是指军队的营地。
太白西:指太白山西部地区,太白山是陕西省的一座山。
角声一动胡天晓:指蒙古族的角声,此处表示蒙古族的军队正在行动,天刚刚亮。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岑参、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骑马迅疾如飞鸟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注释:
- 火焰山:位于今新疆省吐鲁番市境内的一座火山。
- 行人:行走的人,指路上的行人。
- 迅疾:快速地行动或反应。
- 飞鸟:飞起来的鸟,形容速度非常快。
- 都护:唐代官名,掌管边疆军事的高级将领。
- 营:军队的居住地。
- 太白星:星名,又称“金星”。
- 胡天:古代指北方蛮族聚居的地区,也用来泛指北方。
- 号角:号子和角,为军队集结、发令或进攻等时所使用的信号器。
整理补充汉字译文如下: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在西北边境石国太子引大食等部袭击唐境的背景下所创作的。当时,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领三十万兵马抵抗外敌。而本诗就是作者在武威送别僚友刘判官前往军前之际所创作。
在这个背景下,作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疾苦,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命安危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反思。他在文中写道:“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形容了战争带来的恐惧和荒凉。而“看着您(高仙芝)骑马迅疾如飞鸟”,则是对节度使的赞美和敬意。在诗中,作者还突出了号角的声音,“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表现出了军队士气的高昂和对抵抗外敌的信心。
总之,这首诗是在唐代西北地区战乱时期的创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也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护行营”、“太白西”这两个词的运用。其中,“都护”是唐代军队中的官职,所以很容易和军队、战争等方面联系起来。“行营”则表明了刘判官此行是去执行某项军务的任务,因此表现了他的威武之气。而“太白西”则是将目的地描绘得遥远高大,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最后一句,“一声角声惊天晓。”也是整首诗的精髓所在。它不仅写出了号角声破晓时的震撼力,更体现了军队士气的高昂。
整首诗虽然字数不多,但意境深远,富有情感。通过描绘火山和刘判官的形象,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以及军人的勇敢和坚毅。同时,诗中描述的景象、气氛和声音也让人印象深刻,令人回味无穷。这首送别小诗虽不及岑参、杜甫等大诗人的名篇,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观赏性。
赏析详情»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他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其中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岑参的诗歌被誉为“边塞诗第一人”,被誉为“边塞诗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