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拼音译文赏析

  • róng
    lóu
    sòng
    xīn
    jiàn
    èr
    shǒu
  • [
    táng
    ]
    wáng
    chāng
    líng
  • hán
    lián
    jiāng
    píng
    míng
    sòng
    chǔ
    shān
  • luò
    yáng
    qīn
    yǒu
    xiāng
    wèn
    piàn
    bīng
    xīn
    zài
  • dān
    yáng
    chéng
    nán
    qiū
    hǎi
    yīn
    dān
    yáng
    chéng
    beǐ
    chǔ
    yún
    shēn
  • gāo
    lóu
    sòng
    néng
    zuì
    hán
    jiāng
    míng
    yuè
    xīn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相关标签:送别写景

译文及注释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冷的雨水连着江水夜晚涌入吴地,清晨送客到了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友们问起我,我心中的一片冰凉在玉壶里。
丹阳城南秋天的海边阴暗,丹阳城北楚地的云雾深厚。
高楼送客却不能醉,寂静的寒江中明月照耀着我的心。
注释:
寒雨:寒冷的雨水。
连江:连绵不断的江水。
吴:指江苏省南部地区。
平明:早晨。
送客:为客人送行。
楚山:指湖南省南部的山区。
孤:孤独、寂寞。
洛阳:指河南省中部的城市。
亲友:亲戚和朋友。
一片冰心:指心境清冷、不受外界干扰。
玉壶:古代盛酒的器皿。
丹阳:指江苏省中部的城市。
城南秋海阴:城南的秋天海风阴冷。
城北楚云深:城北的云雾深厚,指楚地的气候。
高楼:高层建筑。
不能醉:不能陶醉。
寂寂:寂静、安静。
寒江:寒冷的江水。
明月:明亮的月光。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注释】: 1. 吴地:指江苏苏州吴县。 2. 楚山:指长江南岸的山脉,古时称“南岳”。 3. 洛阳:河南省洛阳市,为唐代重要的文化城市。 4. 玉壶:古时存放美酒的器皿。 5. 丹阳:今江苏镇江市,为唐代重要的通商口岸和文化城市。 6. 秋海:即长江。 7. 高楼送客:指送行的场景,送客之人在高楼上送别离去的友人。 8. 层云深深:层层叠叠的云彩密集深沉,寓意着离别的凄凉。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陈祖美的《送友人》一、二两首诗,通过倒叙的方式,反映了两个不同时间段的离别情景。其中,第一首诗以平明送客的场景为主要写作对象,而第二篇则以丰富的细节和感性的笔调,表现了夜晚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的情景。 在第一首诗中,“寒雨连江夜入吴”的描述,将烟雨笼罩于“吴地江天”之间,营造出一个阴霾、忧伤和黯淡的氛围。在这朦胧的雨夜中,诗人与友人分别时,不仅有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也表现了诗人因离别萦怀一夜未眠的情景。同时,“连”字和“入”字的运用,巧妙地写出了雨势的平稳连绵,使得读者在感知到秋雨的到来之余,也体会到了诗人对别离的悲凉之意。 第二首诗则更加强调了情感的细腻表现和鲜明的意境,通过诗人细致的描写,将长夜漫漫、风雨交加的场景表现得十分鲜明。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和友人来到芙蓉楼,举杯畅饮,共话别离之情。整篇诗歌充满了离别的情感,境界高远,令人感叹。最后,诗人凝神远望北方远山,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在江面上流淌的不仅仅是那浩荡的江水,更是诗人心中的无限痴缠。 总体而言,陈祖美的《送友人》一、二两首诗,以自然景色推情感,纵情描绘别离之情。尤其是倒叙的写法,为诗歌增添了新的体裁,同时也使得情感更加深刻真实。这两首诗的深情哀怨,展现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阅读价值。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题为《芙蓉楼送辛渐》。此组诗大约作于唐代天宝元年(742年),作者是佚名。 当时,王昌龄已经出任江宁丞一职。而他的好友辛渐则在准备北上洛阳的旅途中,计划从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后再到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在这一别之际,王昌龄写下了《芙蓉楼送辛渐》两首诗。 王昌龄本人是一位文学家、政治家,曾担任过江宁丞、安州刺史等职。他成名之作《长恨歌》,被誉为是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代表之一。在诗歌创作方面,他擅长以自然景物来推情感,笔法流畅自然。此次写下的《芙蓉楼送辛渐》也不例外,通过描述美丽的夜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悲伤之情。 在这两首诗里,“芙蓉楼”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它是唐朝时期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因此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它在诗歌中也起到了象征作用,成为表达离别之情的重要形象。 总之,《芙蓉楼送辛渐》的创作背景是王昌龄与好友分别之际,以夜景唤起离愁别恨之情,展现出王昌龄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平。这组诗的意境和气息,至今仍让人感叹。 创作背景详情»


王昌龄简介
唐朝 诗人王昌龄的照片

王昌龄(?-756年?),字少伯,行大,太原郡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曾任龙标县尉。唐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他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因其善写场面雄阔的边塞诗,而有“诗家天子”(或作“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世称“王江宁”。著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