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拼音译文赏析

  • guī
    yuàn
  • [
    táng
    ]
    wáng
    chāng
    líng
  • guī
    zhōng
    shào
    zhī
    chóu
    chūn
    níng
    zhuāng
    shàng
    cuì
    lóu
  • jiàn
    tóu
    yáng
    liǔ
    huǐ
    jiào
    婿
    fēng
    hóu

原文: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相关标签:闺怨春天唐诗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闺中少妇不知愁:在家中的年轻女子不知道忧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春日里化妆后登上翠绿的楼阁。
忽见陌头杨柳色:突然看到路边杨柳的颜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后悔让丈夫去寻求官职和荣华富贵。
注释:
闺中:指女子家中的闺房,即女子的私人空间。
少妇:指年轻的已婚女子。
不知愁:形容少妇心情舒畅,没有烦恼。
春日凝妆:指少妇在春天化妆打扮。
上翠楼:指登上绿色的楼阁,欣赏美景。
陌头:指路边。
杨柳色:指杨柳的嫩绿色。
悔教:后悔让。
夫婿:指丈夫。
觅封侯:指丈夫追求功名地位,而忽略了家庭生活。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王昌龄、一闺中少妇、相思离别、明媚的春日 一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 未曾:从未;相思:思念亲人或爱人的情感;离别:分离、别离; 注释:这是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登鹳雀楼》。诗中描写了一个未曾离开家庭的少妇,因看到杨柳的春色而感怀远方的丈夫。 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明媚:明亮、晴朗;妆饰:化妆、打扮; 注释:少妇在一个明媚的春日打扮得精致,登上了高楼,以欣赏美景和放松心情。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忽然:突然、意外;杨柳:又称柳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春色:春天的美景、春日的氛围;惆怅:感到忧伤、凄凉; 注释:少妇在高楼上看到了路边的杨柳美景,心中升起了对于丈夫远在边塞的思念之情,感到忧伤和凄凉。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后悔:懊悔、悔恨;当初:指以前的某个时间点;边塞:边疆、边陲;建功封侯:指为朝廷立过功而得到封赏; 注释:在看到杨柳美景之时,少妇想到了自己当初让丈夫从军边塞,感到懊悔和后悔,认为这样做并没有为家庭带来更多的荣誉和财富,反而失去了丈夫的陪伴。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评
个方面:一是描写闺中女子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二是运用精炼、含蓄的语言以及新颖的构思来表达情感。王昌龄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七绝,将闺中少妇看到杨柳春色时的心理变化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不仅有少妇的天真浪漫以及成熟后的憨态,还有她突然想起丈夫远在边塞的情感变化和对当初犯下的错误的悔恨。王昌龄通过简单的文字和形象的描写,把少妇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他的语言经济精炼,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别离之愁,但是却通过描写少妇内心的细微变化,让读者感受到她的离愁别绪。这首诗的特点是曲折含蓄,细腻委婉,能够让读者在极少的字数中寻找深刻的情感体验。 简评详情»


简析
本文主要分析了王昌龄的《闺怨》这首诗。诗中通过描写一个守寡独居的少妇看到春日杨柳时的情景,表达了她内心的离愁别绪。文章指出,虽然诗题为《闺怨》,但是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刻画了少妇天真浪漫的形象。而之后通过描述她看到杨柳时的联想和心理变化,展现了她对夫妻恩爱和相思之苦的感受。同时,文章也解释了杨柳在古代人眼中的重要象征意义,并分析了这种联想如何构成了整篇诗的关键词汇“诗眼”。整篇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诗中情感的细微变化以及语言的精妙运用,对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简析详情»


王昌龄简介
唐朝 诗人王昌龄的照片

王昌龄(?-756年?),字少伯,行大,太原郡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曾任龙标县尉。唐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他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因其善写场面雄阔的边塞诗,而有“诗家天子”(或作“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世称“王江宁”。著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