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耜》拼音译文赏析

  • liáng
  • [
    xiān
    qín
    ]
    míng
  • liáng
    zài
    nán
    jué
    bǎi
    shí
    hán
    huó
    huò
    lái
    zhān
    zài
    kuāng
    shǔ
    jiū
    zhào
    hāo
    xiǔ
    zhǐ
    shǔ
    mào
    zhǐ
    huò
    zhī
    zhī
    chóng
    yōng
    kaī
    bǎi
    shì
    bǎi
    shì
    yíng
    zhǐ
    níng
    zhǐ
    shā
    shí
    yǒu
    jiǎo
    zhī
    rén

原文: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相关标签:诗经

译文及注释
一片片良田,勤劳的农夫们忙碌着。他们播种各种谷物,收获满满的粮仓。有时候女子们也来帮忙,背着筐篮,采摘着黍子。他们戴着草帽,手持锄头,除去荼蓼杂草。荼蓼枯萎了,黍稷茂盛了。他们收获时欢呼雀跃,堆积如山。他们的农田高耸如城墙,整齐如梳子。他们开垦了百亩田地,粮仓满溢,妇女们安居乐业。在宰杀牛羊时,有人割下了角,以示续古之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 犁头入土:犁头插进泥土里 锋利:形容犁头尖锐 南面:指南方的田地 播:种植 粒粒孕育富生机:每一颗农作物的种子都孕育着丰富的生命力和成长的希望 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 方筐:一种四面有边的筐子 圆篓:一种圆形的筐子 黍米:一种农作物,类似于稻米 草斗笠:用草编制而成的遮阳帽 野草腐烂作肥料:指野草在土地上腐烂后成为了肥料 庄稼:指各种农作物 茂密:形容植物长势旺盛,茂盛 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粮仓成百开不闭。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 镰:一种农用工具,用于收割作物 谷子:一种小麦类农作物 城墙:指堆放起来的谷物 梳齿:形容见缝插针的谷物堆放方式 粮仓:贮藏谷物的建筑 不闭:形容粮仓里的货物非常多 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杀头:指宰杀动物 黑唇大黄牛:指黑色皮肤的黄牛 弯弯双角:指牛角的形状 继承古人的礼仪:指传承历代祖先的仪式和风俗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良耜》和前一篇《载芟》,是《诗经》中农事诗的代表作,可以称之为姊妹篇。在《毛诗序》中,这两首诗的祈愿对象都是社稷,即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载芟》祈求丰收,而《良耜》则是感恩丰收,表现出周代农业大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该诗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的耕作场景:农奴用金属制的犁头和锄头耕种庄稼,高耸的谷仓里装满了硕果累累的丰收成果,妇女儿童欣喜地欣赏着谷堆上的风景。全诗分为三层,从春耕夏耘到秋收,再到秋冬祭祀,情景展开逐渐升华,达到了一个高潮。 诗中的深刻价值在于,它反映了周代封建社会的一个特点: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民阶级。周代的祖先后稷、公刘等人一向重视农业,他们以生产为根本,以农业为源泉,涌现出了不少关于农业的经典作品。周文王、周武王两代人承袭了这一传统,并通过政治改革逐渐解放生产力,取得了农业大发展的成果。《良耜》正是一篇写实的农事诗,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农业工具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它反映了当时农民对丰收的渴盼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周代政府对社稷的呵护和祈愿。 总的来说,《良耜》是一首具有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农事诗歌,它将周代农业的发展和前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以及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憧憬。 鉴赏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