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拼音译文赏析

  • qiū
    ruǐ
    xiāng
    ·
    lián
    shū
    shū
    fēng
    tòu
  • [
    sòng
    ]
    zhāng
    leǐ
  • lián
    shū
    shū
    fēng
    tòu
    xiàn
    线
    xiāng
    piāo
    jīn
    shòu
    zhū
    lán
    biàn
    huáng
    hūn
    hòu
    láng
    shàng
    yuè
    huá
    zhòu
  • bié
    weì
    nóng
    jiǔ
    zhù
    rén
    shòu
    qíng
    qiáng
    dōng
    liǔ
    chūn
    nián
    nián
    jiù

原文: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相关标签:婉约宋词三百首写景

译文及注释
帘幕疏疏,风透过来。一线香气飘荡,金兽图案清晰可见。朱红栏杆上倚着人,黄昏之后无处不倚。廊上月光明亮如白昼。

离别的滋味浓烈如酒,让人瘦弱不堪。这种感情不及墙东的柳树。春天的景色年复一年,永远如旧。
注释:
帘幕疏疏风透:帘子敞开,微风吹过。

一线香飘金兽:一缕香气飘散,金色的兽头装饰。

朱阑倚遍黄昏后:红色的栏杆倚在黄昏之后。

廊上月华如昼:廊子上的月光明亮如白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离别的感觉比酒更浓烈。

著人瘦:让人瘦弱。

此情不及墙东柳:这种感情不如墙外的柳树。

春色年年如旧:每年的春天都是一样的。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张耒所作,他在离任许州时为怀念官妓刘淑奴而作。此词描写了离别之情浓厚,含泪无奈的情感。 词的上片描写了黄昏即将来临的情景,细腻地描写了官妓刘淑奴所在的房间幽雅芳美,以及环境气氛,暗示了遗憾的离别之情。通过描述帘幕透风、香炉缕缕的气氛,表现了刘淑奴独特的幽静美,也反映了此时别离的悲凉之情。接下来的“朱栏倚遍黄昏后”,转换场景,表现出倚栏远望、凝视画廊明亮如月的生动画面,传达出对往昔羁绊的眷恋和无奈别离之情。 下片则更为抒情,表达了离别之情愈发浓烈。这句“别离滋味浓如酒,著人瘦”是全词的主旨。作者用“浓于酒”来形容离别之情的浓烈,以及离别给人带来的身心消瘦之感,隐含着深厚的离愁别绪。虽然全词只有十六个字,但是却表现了作者深沉、悲凉的感情,将离别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总之,这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官妓刘淑奴的怀念和离别之痛,极其感人。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张耒是中国宋代诗人和政治家,他曾在许州任职时,邂逅了一位名叫刘淑奴的歌伎,两人相爱并憧憬着美好未来。然而,张耒的工作需要他离开许州,与刘淑奴不得不分别,只能借助诗词表达心中的思念。 为了表达对刘淑奴的深情思念,张耒用代言体手法,写下了《秋蕊香》这首歌词。在歌词中,张耒用细腻动人的笔触,描绘了对刘淑奴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她的赞美之词。 虽然时光荏苒,但张耒的这首歌词却成为了历史中的佳作,流传至今。它不仅展现了当时歌伎的艳丽风采,更表现出了张耒对爱情的真挚追求和情感的绵长延续。 总的来说,张耒和刘淑奴的故事是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相遇和分别,以及张耒为了表达心中的情感写下《秋蕊香》这首动人的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 创作背景详情»


张耒简介: 张耒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擅长诗词,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多篇作品收录于《全宋词》和《全宋诗》中。 据记载,张耒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约为1120年左右。 早年他曾游学于陈,受到了学官苏辙的赏识和重视,后来又从学于苏轼,并被苏轼称赞其文章类似于苏辙,具有汪洋澹泊的风格。 张耒的诗歌作品风格平易晓畅,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的著作包括《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中也有关于他的传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