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池水凝新碧》拼音译文赏析

  • nán
    ·
    chí
    shuǐ
    níng
    xīn
  • [
    sòng
    ]
    qián
  • chí
    shuǐ
    níng
    xīn
    lán
    huā
    zhù
    lǎo
    hóng
    yǒu
    rén
    huà
    qiáo
    dōng
    shǒu
    zhī
    yáng
    liǔ
    chūn
    fēng
  • què
    bàn
    yóu
    zhuì
    fēng
    niān
    luò
    ruǐ
    kōng
    qiū
    qiān
    tíng
    yuàn
    xiǎo
    lián
    lóng
    duō
    shào
    xián
    qíng
    xián
    shēng
    zhōng

原文: 池水凝新碧,阑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译文及注释
池水凝新碧,阑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注释:
池水凝新碧:池水清澈见底,呈现出新鲜的碧绿色。

阑花驻老红:阑门上的花朵停留在老旧的红色上,形成了一种古朴的美感。

画桥东:指在东边画桥,可能是指画家在此创作。

杨柳:一种常见的植物,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春风:春天的风,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

鹊绊游丝坠:指喜鹊被游丝绊住,坠落下来。

蜂拈落蕊空:指蜜蜂采蜜时,拈取了花蕊中的花粉,使花蕊变得空荡荡的。

秋千:一种娱乐器具,常被用来形容闲适的生活。

庭院小帘栊:指庭院中的小门窗。

闲情闲绪:指闲适的情绪和心情。

雨声中:指在雨声中。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词是《青玉案·元夕》中的一部分,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辛弃疾。这首闺情词主要描写了一名年轻女子的惜春之情。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通过描绘春天景象来表达女子对光阴、青春的眷恋。其中“池水凝新碧,栏花驻老红”这句描述了暮春的景象,池水变得清澈见底,花儿虽然仍旧开放却已经失去往日的活力。这种“阑珊的春意”传达出人情的不堪和沉抑。接着,词中描写了女子身处画桥东,手持杨柳系春风的情景,这是一位天真可爱、柔情似水的女子,在春光中留下美好记忆,并不愿承认春天必将离去。 词尾“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则寓意春天的短暂和无常。人生如春,转瞬即逝,万物皆有生老病死的命运,人们只能珍惜当下,享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这也是辛弃疾想要向我们表达的。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女子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文学功底和与时代背景相呼应的人情关怀。作为一篇经典的唐词,它将继续影响和启迪后人,传承下去。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因春天的到来池水更加碧青,花栏中即将败落的花朵依然挂着残红。她独自站在画桥东,手握一枝杨柳幻想拴住春风。 【汉字译文】 因:由于 春天:指季节名词,“春季”的简称 到来:来到 池水:指池塘中的水 更加:更为 碧青:形容颜色偏蓝绿 花栏:围绕庭院或宅邸所建的栏杆上种植花卉的地方 即将:就要 败落:指花朵即将谢落 依然:还是 挂着:附着在 残红:指花瓣的颜色已经开始变淡,且花瓣数量减少 独自:单独一个人 站在:停留在 画桥东:指位置在画桥的东侧,画桥是古代园林建筑的一类,以供游客欣赏园林风景 手握:紧握着 一枝:一根 杨柳:古代文学艺术中用来描写春天景象的代表性植物 幻想:构思,设想 拴住:抓住 春风:春季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指和煦的气息和微弱的风力 飘拂:轻轻飘动 游丝:轻而软的线状物 被:动作的承受者 喜鹊:生活在山林或树木较多地区的一种鸟类 绊落:使其落下 空中:指天空中 蜜蜂:一种昆虫,主要聚集在花朵周围采集花粉或花蜜 采摘过的:已经被采摘过的 如今:现在,目前 都:表全体、整体 已经: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 落尽:指花落光光 小窗外:窗户外面的环境 庭院中:指园林庭院内部 雨中:在雨水落下的时候 荡起:滑动、晃动 秋千:一种娱乐玩具,由绳索和板凳构成 抒发:发泄、宣泄 闲情:指无所事事、心情舒畅的状态 【注释】 描述了一个春天的景象,情景交融,很有意境。第一句描写了春天水色更加清澈碧绿,花朵即将谢落,但仍挂着残红;第二句描写了女子独自站在画桥东,手握一枝杨柳,幻想抓住春风;第三句描写了游丝在空中飘动,被喜鹊绊落;第四句描写了曾经采摘过的花朵如今已经落尽;最后一句描述了女子在雨中荡秋千,表现出她闲情逸致的心态。 译文及注释详情»


吴潜简介: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出生于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他于宁宗嘉定十年(1217)考中进士,以第一的成绩被授予承事郎官,后任江东安抚留守等职。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但是次年吴潜便被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军南侵攻鄂州,吴潜因表现出色,被任命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并改封许国公,但最终仍然被贾似道等人排挤,再次罢相。他被流放到建昌军,并被迫迁往潮州、循州等地。 吴潜精通文学,多才多艺,与姜夔、吴文英等人交往。他的词风沉郁、感慨特深,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悲愤,更近于辛弃疾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品有《六州歌头》、《虞美人·山中雪后》等。他著有《履斋遗集》,其中包括了他的一些散文和诗歌作品,同时,他的词集也被收录在《履斋诗余》中。吴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词作风骨独特,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