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译文及注释:
绿色渐暗,红色稀少,春天已经接近傍晚。燕子衔泥,飞入垂柳处。柳絮想停留,但风却不停息。杜鹃的声音在山中回荡,数不清有多少山峰。
手持竹杖,脚穿芒鞋,没有固定的路线,穿过溪南,走过单木横桥。樵夫和渔民来来去去,谁是这一片风景的主人呢?
注释:
绿暗:绿色昏暗。
红稀:红色稀疏。
燕子衔泥:燕子嘴里叼着泥巢。
垂杨:柳树的一种,枝条垂下。
柳絮:柳树的绒毛。
杜鹃:一种鸟,春天常在山林间鸣叫。
竹杖:用竹子做的手杖。
芒鞋:草鞋。
溪南:溪水的南岸。
独木横桥:只有一根木头搭成的横桥。
樵子:砍柴的人。
渔师:钓鱼的人。
一川风月:一江风景。
谁为主:指谁能主宰这一江风景。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词的作者是陶先淮,《词综》作于真人词。整首词主旨在表现暮春时节落拓无依的羁旅之愁。上片平铺直叙,通过描述春季景物的变化、乐声和悲鸣的交替,勾勒出“绿暗红稀”般的清冷景象,表达了游子抑郁无欢,孤独无援的心情。
在上片中,“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这段描写十分生动而优美,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但接下来的“柳絮欲停风不住”却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界凋谢的衰败,让人产生沉重的情绪。柳絮随风飘荡,仿佛进一步勾起了游子漂泊寂寞的心理状态。
下片以“竹杖芒鞋”开头,虽然简单而凝重,但却很形象地表现出游子因担忧而疲惫不堪、束手无策的意境。接着,“杜鹃声里山无数”将悲凉氛围推向高潮。杜鹃一声呼应一声,使人倍感悲伤。在整个词中,“绿暗红稀”和“杜鹃声里山无数”是两处用色有别、但情感相通的亮点。
总之,这首词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描写,对游子漂泊、孤独、抑郁的心理状态做出了描绘。整篇词从平静到激昂,再到平静,通过景物的变化和情感的转折,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却又富有深意的画卷。
赏析详情»
注释:
葛长庚、绿暗红稀、花落叶茂、春光将尽
据我的查询,葛长庚是一位南宋道士,不具备注释此内容的相关知识。但我可以根据互联网的内容为您提供以下的解释:
①绿暗红稀:这句话出自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词句:“绿肥红瘦”,词牌名为《如梦令》。其中“绿肥”一词形容绿色鲜艳而且丰盈,下联的“红瘦”则形容花色苍白而瘦削,表达着春光渐逝,花谢叶残的意思。而“绿暗红稀”则与“绿肥红瘦”意境相似,也传递了一种季节将尽,落寞凄凉的氛围。
注释详情»
葛长庚简介: 葛长庚(公元1194年 - ?)本姓葛,名长庚,因为被白氏收养,所以又名白玉蟾。他的字包括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葛长庚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葛长庚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因为早年不幸误杀了人而流亡至武夷山。在那里,他游历山水,与知交相聚,深受灵感,并且练就了娴熟的书画技巧。葛长庚的艺术作品笔力雄健,充满了浓郁的山水意境,其作品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葛长庚的出生年份为公元1194年,卒年目前仍有多种说法,不确定。他少年聪慧,通九经,诗赋骈集,书画俱佳,曾应童子科及第。但后来,因为误杀人而流亡至武夷山,成为流浪江湖的武夷散人,靠写诗画画等手艺维持生计。 葛长庚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传世至今,成为南宋时期重要的文化遗产。虽然他的生平具有曲折和传说色彩,但无可否认的是,葛长庚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