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清明》拼音译文赏析

  • què
    zhī
    ·
    qīng
    míng
  • [
    dài
    ]
    féng
    yán
  • liù
    lán
    gān
    weī
    shù
    yáng
    liǔ
    fēng
    qīng
    zhǎn
    jìn
    huáng
    jīn
    shuí
    tián
    zhēng
    zhù
    chuān
    穿
    lián
    hǎi
    yàn
    jīng
    feī
  • mǎn
    yǎn
    yóu
    jiān
    luò
    hóng
    xìng
    kaī
    shí
    shà
    qīng
    míng
    nóng
    shuì
    jiào
    lái
    yōng
    jīng
    cán
    hǎo
    mèng
    xún
    chù

原文: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相关标签:写景

译文及注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六曲的栏杆依偎在碧绿的树旁,杨柳轻轻摇曳,展现出金黄色的细丝。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不知是谁将钿筝移开了玉柱,穿过窗帘的海燕惊飞而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眼中满是飘舞的游丝和落下的絮,红杏开放时,突然下起了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沉睡醒来,懒得开口说话,惊醒的美梦已经无处可寻?
注释:
六曲阑干:指楼台、阁楼等建筑物的栏杆。
碧树:青翠的树木。
杨柳风轻:形容春天的和风轻柔。
黄金缕:指春天的花朵,如金线般细。
钿筝:一种古代乐器,形状像现代的古筝。
玉柱:指宫殿中的柱子,用玉石制成。
穿帘:从窗帘中穿过。
海燕:一种常见的候鸟,春天会飞回来繁殖。
游丝:指飘荡的细丝。
落絮:指飘落的树花。
红杏开时:指春天杏花盛开的时候。
清明雨:指清明节前后的雨水。
浓睡:沉睡。
惊残好梦:指被惊醒的美好梦境。
无寻处:找不到回到美好梦境的路。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清明》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是一篇宣扬春天美好的佳作。词中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以及情感的流露。 词的开头用“六曲阑干偎碧树”,描绘了主人公斜倚在绿树下的六曲阑干上的场景,十分生动形象。接着,“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表现了越来越温暖的气息,也意味着春天已经来到。然而,在这美好的春景中,却夹杂着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这种情感的流露在文中不显山不露水地表现出来,历久弥新,让人感到无限的温暖。 整首词的最后两句则更是情感的发泄。“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这两句话用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情感的深度和细腻。这正是词的魅力所在,情感和景象相互交织,妙不可言。 总的来说,《清明》这首词以美丽的春景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怀。情感真挚,表达含蓄,是一篇极具艺术价值的佳作。 赏析详情»


冯延巳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出生于五代时期的广陵(今江苏扬州),逝世于北宋初年。他曾任南唐宰相,并因此过着优裕舒适的生活。冯延巳的词作主要表现了闲情逸致的特色,文风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追捧,对于北宋初年的词人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著名的《钓矶立谈》也曾赞誉冯延巳:“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他的词集名为《阳春集》,被誉为南唐词坛的佳作之一,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