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译文及注释:
北望燕云不尽头:向北望去,燕山的云彩连绵不断,没有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大江向东流去,水流缓慢而悠长。
夕阳一片寒鸦外: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一片黑色的乌鸦。
目断东南四百州:眼前的景象让人感到心神断裂,东南方向有四百多个州县,一望无际。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本文主要评析了《满江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首经典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蕴。这首诗歌是南宋灭亡后,作者汪元量作为俘虏被押送到燕山一带去的途中所作。在途中,他面对着北方的苍茫云天和奔腾的江水,表达出了自己对故国的怀念和沉痛追悼,以及前程未卜的心态。
作者通过描写北方云天苍茫、江水悠悠的景象,表达出自己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这些情感经过时间不曾改变,反而随着时间推移而更加涌动。文章认为,《满江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首诗歌通过深邃的意境、凄婉的语调和深刻的思考,给人带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意义和历史价值。
总体来说,该篇文章分析了《满江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首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文学意义,并对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时代背景进行了适当的阐述。该篇文章贯穿始终,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既结合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又注重了历史价值和社会背景的讨论。
评析详情»
注释:
这段文字主要是对一些历史地理名词的解释和补充,以下是详细内容:
1. “湖州”:指位于今浙江省北部的一个地方,公元1276年2月,元丞相伯颜率兵进驻这里,并派人到临安接受南宋朝廷投降。此后组诗中记述的内容以此为起点,故使用“湖州”作为题名。
2. “燕云”:指“燕云十六州”,包括现在河北、山西两省北部的广大地系。北宋末年打算收复的北边失地。在这里,它代指北方地区。
3. “大江”:指长江。句子中“悠悠”一词形容水滔滔。这句话运用江水东流的形象来喻示亡国大局已定,无可挽回之感。
4. “目断”:表示看不到。意思是远眺大江之时,在视线所及之处无法看到对岸的情景。
5. “东西”:原文应为“东南”,意思是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指的是大致范围而非精确数字。
注释详情»
汪元量简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别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出生地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琳的第三子,其家族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汪元量擅长琴艺,因此被聘为宫廷琴师,并以善琴供奉宫掖,备受赞誉。但是在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临安失陷后,他随三宫入燕。曾经拜访了文天祥,体现了他的不屈精神。 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汪元量出家为道士,获得南归。之后,他在江西、湖北、四川等地往来,终老于湖山。他的诗歌作品多记录了国亡前后的历史事实,是当时的重要历史文献。汪元量的诗歌风格激越豪放,时人有“诗史”之称,与唐代杜甫齐名。他主要的诗集包括《水云集》和《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