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译文及注释:
潇洒的江梅,向竹梢稀疏的地方,横着两三枝。东君也不珍惜,雪压霜欺。无情的燕子,怕春寒,轻易失去开花的时机。但是有一件事,每年塞外的雁儿,回来时曾见过它开放的时候。
清澈的小溪像一条练子,问玉堂何以相似,茅舍疏篱。伤心的故人离去后,新诗冷落。微云淡月,对着江天,分付给谁呢?空自回忆,清香未减,风流却不为人所知。
注释:
潇洒:形容风姿自然、不拘束。
江梅:指生长在江边的梅花。
竹梢疏处:指竹子上稀疏的地方。
横两三枝:指梅花在竹子上横着长出两三枝。
东君:指东风,因为梅花开放的时候正是春季东风吹拂的时候。
雪压霜欺:指雪压在梅花上,霜冻侵袭梅花,但梅花仍然坚强地生长。
燕子:指燕子在春季飞回来,但怕春寒,容易错过梅花开放的时期。
塞雁:指在秋季南飞的候鸟,常常在梅花开放的时候回来。
清浅小溪如练:形容小溪清澈如同练习时用的绸带。
玉堂:指高雅的书房。
茅舍疏篱:指简陋的茅屋和稀疏的篱笆。
微云淡月:形容天空中的云朵和月亮轻盈、淡雅。
分付:交代、嘱咐。
清香未减:指故人离去后留下的清香仍然存在。
风流不在人知:指故人的才华和风采已经不为人所知。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野梅赋》是一首描写梅花孤高而环境冷落的词作,作者佚名。整首词用色淡神寒的字词刻画出梅花与周围环境,如同一幅清晰的水墨画。作者把梅花的品格孤高塑造得十分具体,令人感受到清高拔俗的气息。
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衬,极言野梅品格之孤高。接下来几句则着重描绘了梅花的孤洁瘦淡。梅花是在寒冷的气候中开放,其蕊散发着寒香冷韵,不仅与蜂蝶无缘,就连到访的燕子也似乎“怕春寒、轻失花期”。因此,作者为梅花感到惋惜与遗憾。
下半部分则化用了林逋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野梅的风流和冷落。作者将野梅的枝叶摆放在清浅小溪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展现出梅花不畏艰难孤芳自赏的精神。最后几句表达了梅妻鹤子林逋逝世后梅花失去知音的悲哀,以及“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词作通过对梅花孤高品格的刻画,既表现出了梅花的美丽与高尚,又表达了梅花面对环境冷落的无奈与悲伤,使读者在欣赏词作的同时也有所思考和感叹。
赏析详情»
李邴简介: 李邴,字汉老,号龙龛居士,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卒于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享年62岁。他来自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在崇宁五年(1106年)时,他通过了进士考试。后来逐步升迁至翰林学士等职务。高宗即位后,李邴成为了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苗傅、刘正彦叛乱时,李邴以顺逆祸福之理劝止,并密告殿帅王元,建议对叛军进行禁旅击贼的行动。 李邴曾经担任资政殿学士,负责战阵、守备、措画和绥怀等多项工作,一直工作到晚年。他在泉州度过了最后17年的生活,在那里逝世。谥号为文敏,李邴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存世的词作品有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