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译文及注释:
一鞭清晓喜还家:一声鞭响,清晨喜迎归家。
宿醉困流霞:醉意未醒,困倦袭来,天边流霞。
夜来小雨新霁:夜晚小雨,新鲜霁天。
双燕舞风斜:双燕飞舞,风斜斜。
山不尽,水无涯:山峦连绵,水面无边。
望中赊:远望之中,心情悠远。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送来春天的滋味,怀念远方的情怀,嘱托杨花传达。
注释:
一鞭清晓喜还家:一声鞭响,清晨喜迎归家。
宿醉困流霞:因饮酒而昏昏欲睡,看到天边的霞光。
夜来小雨新霁:夜间下了小雨,天气现在已经放晴。
双燕舞风斜:两只燕子在斜风中翩翩起舞。
山不尽,水无涯:山峰连绵不断,水面广阔无边。
望中赊:眺望远方。
送春滋味:送走春天的滋味。
念远情怀:怀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分付杨花:嘱咐杨花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喜还家》是一首清新欢快的咏春词,充满着喜悦和期待。词人佚名,却能通过轻盈流畅的笔墨、生动细腻的描写和婉丽含蓄的情感表达,传递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整篇词围绕着“喜”字展开,传递出客子即将回家的喜悦心情。开篇一句点出“喜还家”这一主旨,接着一声清脆的鞭响打破了拂晓时的沉寂,启奏了一支轻快的归乡曲。词句接连不断,描述了客子归程上的情态和周围的景象,并烘托出喜庆的氛围。
词中描述了客人在旅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坎坷,如夜来小雨、山不尽、水无涯等,但在乘着马儿行驶的过程中,却看到了许多美景,比如双燕舞风斜,漫天杨花等。这些景象似乎都在为客人的归来欢呼,让心情更加愉悦和激动。
词中还有一句“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这里体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同时也传递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整篇词以清新欢快、生动细腻的笔墨、婉丽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
鉴赏详情»
注释:
万俟咏、整理、补充注释、作者
以下是根据提供的内容补充注释:
- 佚名:指无名氏,作者的姓名不为人所知。
- 流霞:泛指美酒。流霞原本指夕阳余晖在天空中形成的橙红色光影,比喻美景。在此词中,流霞的意思被转化为美酒,可能是因为美酒的颜色与流霞相似,或者因为品尝美酒时,就像赏景一样,可以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享受。
- 赊:表示距离远、时间长。在古代,人们交通不便,往来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赊也被用来表示时间或空间上距离遥远的意思,如“赊月”、“赊山”。在这首词中,赊的意思也许是指离乡别井,时间漫长,思乡之情难以遏制。
以上内容参考自:[[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C%E8%80%85)][[2](https://www.zdic.net/hans/%E8%B5%8A)]
注释详情»
万俟咏简介: 万俟咏,出生和逝世的年份均不详,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词人。他的字号是雅言,自称词隐、大梁词隐。据《碧鸡漫志》卷2记载,哲宗元佑时期,他已以诗赋见称于时。然而,他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痴迷于歌酒之乐。 他自称“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被召试补官,并授予大晟府制撰职务。 绍兴五年(1135年),担任下州文学一职。 他善于使用音律,能够创造出新的声音。 万俟咏的词作品,学习了柳永的风格,现存有2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