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沈沈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译文及注释:
翠绡心事,指的是女子的私密心事。红楼欢宴,指的是豪门贵族的宴会。深夜沈沈无暑,形容夜晚非常安静,没有一丝炎热。竹边荷外再相逢,指的是两个人在荷塘边的竹林里再次相遇。又还是、浮云飞去,表示时间像浮云一样飞逝。锦笺尚湿,珠香未歇,形容信笺上的字迹还未干透,珠香还未散去。空惹闲愁千缕,表示心中有很多的闲愁。寻思不似鹊桥人,指的是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的浪漫故事,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相遇并不如此浪漫。犹自得、一年一度,表示这种相遇只有一年一度,所以还是很珍贵的。
注释:
翠绡心事:翠色的绸缎,指女子的心思。
红楼欢宴:指《红楼梦》中的宴会场景,形容热闹喜庆。
深夜沈沈无暑:形容夜晚非常安静,没有一丝炎热。
竹边荷外再相逢:指在竹林和荷塘相遇,再次相见。
又还是、浮云飞去:形容时光飞逝,转瞬即逝。
锦笺尚湿:指刚写完的锦笺还没有干透。
珠香未歇:指珠子散发出的香气还没有散尽。
空惹闲愁千缕:形容心中的闲愁万缕。
寻思不似鹊桥人:指自己的思绪不如牵牛女和织女那样纯真。
犹自得、一年一度:指自己还是能够享受一年一度的相会之乐。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文学赏析是关于一首伤离之作《翠绡心事》的。这首词的作者是不详之人,被认为是友人写给另一位友人的。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是深沉的爱慕和离愁别绪。
在词的开头,“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这三句,通过巧妙的排列方式逆序呈现,突出了“翠绡”的重要性。翠绡是一条碧绿色的丝巾,象征女主人公的爱意和神秘。在七夕的宴席上,女主人公偷偷地赠送给男主人公这条丝巾,增加了诗歌中的疏密有致的句式。
接下来一句“竹边荷外再相逢”,则描绘了两人的暗通情愫之后,于荷塘旁的丛竹处相会的情景。这句话虽然揭露了两人约定的地点,但也充满了离愁别绪和惆怅之意,展现出刻骨铭心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伤离之作使用了婉约的手法和充满意境的描写,把女主人公的美丽和神秘,男主人公的爱慕和惆怅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小楼、七夕、翠绡、荷塘等细节生动地勾勒出情感的细节,让读者可以感同身受。这首词堪称一篇经典的文学佳作。
赏析详情»
赵以夫简介: 赵以夫(1189年~1256年),字用父,号虚斋,福建长乐人。嘉定十年(1217年)他考中进士,后历任监利县知县、漳州知州、庆元府知府、平江府知府等职务。他还曾任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 赵以夫在担任各级官职期间尽职尽责,勤勉公正,在治理地方、办理政务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并且积极参与到编辑史书的工作中去。他的治理之道和行政手腕为后世定下了榜样。 赵以夫于宝祐四年(1252年)因病致仕,四年后去世,享年68岁。他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文治官员,在历史上受到了广泛认可。在《后村大全集》卷142《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中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