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元宵
明月镜无瑕,三五夜人物喧哗,水晶台榭烧银蜡。笙歌杳杳,金珠簇簇,灯火家家。
【幺】命文友步京华,看天涯往来车马,对景伤情诉说别离话。一番提起,数年往事,几度嗟呀。
【好观音】见一簇神仙香风飒,春娥舞绛烛笼纱。一个多俊多娇好似他,堪描画,笑吟吟重把金钗插。
【幺】行至侵云鳌峰下,却原来正是俺那娇娃。怕不待根前动问咱?人奸诈,拘钤得无半点儿风流暇。
【尾】刚道了个安置都别无话,意迟迟手捻梅花,比梦中只争在月明下。
译文及注释:
元宵
明月照耀,如镜无瑕。三五成群的人们在夜晚喧哗,水晶台榭上燃着银色的蜡烛。笙歌声渐渐远去,金珠点缀着,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火。
【幺】我和文友一起步行在京华大街上,看着车马来往,对着美景感慨离别之情。一番提起,数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多少次叹息。
【好观音】我看到一群神仙,香风扑鼻,春娥舞动着绛色的烛光和纱帐。其中一个美丽动人,堪称绝世佳人,笑容满面,重重地插上金钗。
【幺】我来到侵云鳌峰下,却发现那个娇娃正是我自己。我害怕被人发现,拘束得无法自由地享受风流韵事。
【尾】我们刚刚安置好,没有什么话可说,只是默默地捻着梅花,比梦中的情景更加美好,只争在月明下。
注释:
元宵:中国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日,也称上元节、灯节等。
明月:指元宵节的月亮,因为此时月亮最圆。
水晶台榭:指元宵节的灯笼,多用水晶或玻璃制成。
笙歌:指元宵节的音乐和歌舞表演。
金珠:指元宵节的灯笼,多用金色的珠子装饰。
幺:指一个人的名字。
京华:指京城,即北京。
天涯:指远方。
往来车马:指旅行的车辆和马匹。
伤情:指思念和离别的感情。
好观音:指元宵节的灯笼,多用观音像装饰。
神仙香风飒:指元宵节的香火和风景。
春娥:指元宵节的舞蹈表演者,多为女性。
绛烛:指红色的蜡烛。
笼纱:指用纱布制成的灯笼。
俊多娇:形容灯笼的美丽和精致。
描画:指描绘、描述。
鳌峰:指山峰的名称。
娇娃:指一个女孩子。
拘钤:指被监禁、限制自由。
风流暇:指闲暇时光。
安置:指安排、处理。
意迟迟:指思考、犹豫。
捻梅花:指玩弄梅花,多为文人雅士的消遣。
比梦中:指比梦境中的美好景象。
译文及注释详情»
周文质简介: 周文质(?-1334)是元代文学家,字仲彬,建德(今属浙江)人,后居杭州。他生卒年的具体时间不详。周文质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两人友情深厚,形影不离,经常一起创作和交流文学艺术。他的文学造诣非常高,尤其擅长写散曲和杂剧,作品风格新颖独特,为当时文坛所称道。 《录鬼簿》对周文质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描绘了他的体貌特征和文学才华。他身材清瘦,学识渊博,文笔新奇,善于丹青,能歌舞,擅长明曲调和谐音律,性格豪侠,好事敬客善画画。周文质曾就职于路吏,但文学天赋极高,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据记载,他创作了四种杂剧和多首小令和套曲,其中现存较完整的作品为《苏武还乡》残曲。 尽管周文质的生平资料并不充分,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特别是对散曲和杂剧的推广和发展,对于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