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玉带生,文信国所遗砚也。予见之吴下,既摹其铭而装池之,且为之歌曰:
玉带生,吾语汝:汝产自端州,汝来自横浦。幸免事降表,佥名谢道清,亦不识大都承旨赵孟俯。能令信公喜,辟汝置幕府。当年文墨宾,代汝一一数:参军谁?谢皐羽;寮佐谁?邓中甫;弟子谁?王炎午。独汝形躯短小,风貌朴古;步不能趋,口不能语:既无鹳之鹆之活眼睛,兼少犀纹彪纹好眉妩;赖有忠信存,波涛孰敢侮?是时丞相气尚豪,可怜一舟之外无尺土,共汝草檄飞书意良苦。四十四字铭厥背,爱汝心坚刚不吐。自从转战屡丧师,天之所坏不可支。惊心柴市日,慷慨且诵临终诗,疾风蓬勃扬沙时。传有十义士,表以石塔藏公尸。生也亡命何所之?或云西台上,唏发一叟涕涟洏,手击竹如意,生时亦相随。冬青成阴陵骨朽,百年踪迹人莫知。会稽张思廉,逢生赋长句。抱遗老人阁笔看,七客寮中敢(口夭)怒?吾今遇汝沧浪亭,漆匣初开紫衣露,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洗汝池上之寒泉,漂汝林端之霏雾;俾汝畏留天地间,墨花恣洒鹅毛素。
译文及注释:
玉带生,是文信国所遗留下的砚台。我在吴下见到它,不仅摹写了上面的铭文,还为它唱了一首歌。歌中说,玉带生产于端州,来自横浦。它幸免于被作为贡品献给朝廷,也没有被赵孟俯这位大官所知晓。但它却能让信公喜欢,被放在幕府中使用。当年,文人墨客们都来拜访它,其中有参军谢皐羽、寮佐邓中甫、弟子王炎午等人。虽然玉带生身材短小,风貌朴古,不能行走和说话,也没有鹳鹆那样活泼的眼睛,也没有犀纹和彪纹的好眉毛,但它忠诚可靠,波涛也不敢侮辱它。那时,丞相气势雄壮,但可怜的是,除了一艘小船,没有一寸土地属于他,只能和玉带生一起写檄文和飞书。铭文有四十四个字,爱它的心坚强不屈。但自从转战之后,屡次失去了战斗,天命难违,无法支撑下去。在柴市之战的那一天,玉带生慷慨激昂地吟诵着终生的诗歌,疾风扬沙。传说有十个义士,将它的尸体藏在石塔里。生前无处可归,或许在西台上,有一位老人手持竹如意,涕泪纵横。冬青树成荫,骨头腐烂,百年过去,人们已经不知道它的踪迹。会稽的张思廉,写了一篇长篇赋文来纪念它。老人抱着遗物,七个客人在寮中,谁敢发怒?今天我在沧浪亭遇到了它,打开漆匣,看到了紫色的衣服,它已经经历了三百年的风雨。我用手摩挲它,感觉还像刚刚一样。我在池塘中洗涤它,让它在林间飘荡,让它留在天地间,让墨花自由地洒落。
注释:
玉带生:指一块名为“玉带生”的砚台。
文信国:指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官员韩愈的故乡——河南信阳。
摹其铭:指将砚台上的铭文复制下来。
装池之:指将砚台放入水池中。
幕府:指官署中的文书机构。
文墨宾:指文学、书法方面的专家。
参军:指军队中的参谋。
寮佐:指官署中的佐吏。
弟子:指学生、门徒。
鹳之鹆之:指鹳和鹆这两种鸟的活泼眼睛。
犀纹彪纹:指犀牛和豹子的花纹。
忠信:指玉带生的忠诚和诚信。
草檄飞书:指传递军令、政令的快马传递。
四十四字铭厥背:指砚台上的铭文共44个字,刻在背面。
转战屡丧师:指战争中多次失败。
天之所坏不可支:指天命难违,无法挽救。
柴市日:指战争中的激烈战斗。
十义士:指为了保护玉带生的尸体而牺牲的十个忠诚士兵。
石塔:指用石头建造的塔。
西台:指唐代的一处名胜——西台山。
冬青:指一种常绿植物,常用于修建墓地。
会稽张思廉:指唐代文学家张籍,他曾写过一篇赋文《玉带生赋》。
沧浪亭:指苏州的一处名胜。
漆匣:指保存砚台的漆盒。
海桑陵谷:指长时间的岁月流逝。
摩挱:指用手轻轻摩擦。
畏留:指不留下任何痕迹。
墨花:指用砚台磨出的墨汁形成的花纹。
译文及注释详情»
朱彝尊简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