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叠古阳关。轻寒噤、清月满征鞍。记玉笋揽衣,翠囊亲赠,绣巾揾脸,金柳初攀。自回首,燕台云掩冉,凤阁雨阑珊。天有尽头,水无西注,鬓难留黑,带易成宽。
啼妆,东风悄,菱花在,拟倩锦字封还。应想恨蛾凝黛,慵髻堆鬟。奈情逐事迁,心随春老,梦如香冷,欢与花残。闲煞唾茸窗阁,十二屏山。
译文及注释:
三叠古阳关。
轻寒噤、清月满征鞍。
记玉笋揽衣,翠囊亲赠,绣巾揾脸,金柳初攀。
自回首,燕台云掩冉,凤阁雨阑珊。
天有尽头,水无西注,鬓难留黑,带易成宽。
啼妆,东风悄,菱花在,拟倩锦字封还。
应想恨蛾凝黛,慵髻堆鬟。
奈情逐事迁,心随春老,梦如香冷,欢与花残。
闲煞唾茸窗阁,十二屏山。
古阳关三次叠嶂。
微寒寂静,明亮的月光照满征马的鞍辔。
记得玉笋揽起衣襟,翠囊亲自赠送,绣巾擦拭脸颊,金柳初次攀援。
自回首,燕台云雾弥漫,凤阁中雨纷纷。
天有尽头,水无西流,鬓发难以保持黑色,腰带容易变宽。
哭妆,东风悄悄吹过,菱花在水中,仿佛要借锦字封信还给你。
应该想起恨蛾眉凝妆,懒散地堆起鬓发。
可惜情感随着事物的变迁,心随着岁月的流逝,梦境如同冷香,欢乐与花儿一起凋谢。
闲散地倚靠在窗阁上,十二屏山。
注释:
三叠古阳关:指古代的阳关,表示诗人的旅途经历。
轻寒噤:形容天气寒冷,使人感到寒冷而发抖。
清月满征鞍:形容月光明亮,照耀在行军的马鞍上。
记玉笋揽衣:指诗人记住了玉笋的样子,将衣服拢起来。
翠囊亲赠:指翠绿色的袋子是亲自赠送的。
绣巾揾脸:用绣花的手帕擦拭脸颊。
金柳初攀:指初春时节,攀爬金色的柳树。
自回首:自己回头看。
燕台云掩冉:指燕台上的云雾弥漫。
凤阁雨阑珊:指凤阁上的雨雾弥漫。
天有尽头:表示天空没有边界。
水无西注:指水流没有向西流动的趋势。
鬓难留黑:指发鬓难以保持黑色。
带易成宽:指腰带容易松宽。
啼妆:指化妆时哭泣。
东风悄:指东风轻柔无声。
菱花在:指菱花盛开。
拟倩锦字封还:打算写一封锦绣的信封还给对方。
应想恨蛾凝黛:应该想起恨蛾凝黛的事情。
慵髻堆鬟:懒散地将发髻堆起来。
奈情逐事迁:情感随着事情的变迁而改变。
心随春老:心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老。
梦如香冷:梦境像香气一样冷淡。
欢与花残:欢乐与花朵凋谢。
闲煞唾茸窗阁:指窗户上的尘土。
十二屏山:指山上的屏风。
译文及注释详情»
孙惟信简介: 孙惟信(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号花翁,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享年六十五岁。他是开封(今属河南)人,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孙惟信始婚于婺,后离婺出游,留苏、杭时间最长。他一生简约清真,没有长物,躬婪而食。孙惟信的名声在江、浙一带很高,在当时的文化界和社交界颇有地位。 孙惟信的文学才华很高,善于写诗、词和赋,并以词为重,被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二称为“太平时节闲人”,说明他的文学成就较高,但并未从政。他曾与杜范、赵师秀、翁定、刘克庄等交好,刘克庄为其撰墓志铭,赞扬他“倚声度曲,公瑾之妙。散发横笛,野王之逸。奋神起舞,越石之壮也”。据《直斋书录解题》所载,孙花翁有《花翁集》一卷和《花翁词》一卷,但《 花翁词 》已经失传。沈义父《乐府指迷》认为他的词善于运用意境,但有时在雅正中也会夹杂一两句市井话。 最终,孙惟信于淳祐三年客死钱塘,享年六十五岁。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当时社交界和文化界的高度评价,以至于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长,可见其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