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拼音译文赏析

  • diǎn
    jiàng
    chún
  • [
    sòng
    ]
    qián
  • jìn
    sān
    qiāo
    cān
    chū
    guà
    lán
    gān
    jiǎo
    qiǎn
    píng
    shū
    qīn
    báo
  • _
    nǎi
    tǐng
    dāng
    xiū
    xiū
    yān
    làng
    shì
    chī
    cuò

原文: 禁鼓三敲,参旗初挂阑干角。浅屏疏箔。夜气侵衣薄。
_乃吴歌,艇子当溪泊。休休莫。五湖烟浪,不是鸱夷错。



译文及注释
禁鼓三敲,禁止鼓声敲击三次,
参旗初挂阑干角。参旗初次挂在阑干的角上。
浅屏疏箔。薄薄的屏风和稀疏的竹箔。
夜气侵衣薄。夜晚的寒气渗透衣衫薄薄。

_乃吴歌,这是吴地的歌曲,
艇子当溪泊。小船停在溪水中。
休休莫。别再说话。
五湖烟浪,不是鸱夷错。五湖的烟雾和波浪,并非鸱夷的错。
注释:
禁鼓三敲:禁止鼓声敲击三次,表示停止行动或者警示。

参旗初挂阑干角:参旗是指军队中的旗帜,挂在阑干角上表示军队即将出发。

浅屏疏箔:浅屏指的是薄薄的屏风,疏箔指的是稀疏的竹帘。这里描述的是夜晚的景象,屏风和竹帘都很薄,无法阻挡夜气的侵入。

夜气侵衣薄:夜晚的气温较低,穿着薄衣服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

吴歌:指吴地的歌曲,表示此处的歌曲风格属于吴地的特色。

艇子当溪泊:艇子指小船,当溪泊表示停靠在溪流的岸边。

休休莫:表示停止行动,休息一下。

五湖烟浪,不是鸱夷错:五湖指的是江南地区的五个大湖,烟浪指的是湖水上升的水汽。鸱夷是指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错指的是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湖水上升的水汽并不是鸱夷的错觉,而是真实存在的景象。


译文及注释详情»


吴潜简介: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出生于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他于宁宗嘉定十年(1217)考中进士,以第一的成绩被授予承事郎官,后任江东安抚留守等职。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但是次年吴潜便被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军南侵攻鄂州,吴潜因表现出色,被任命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并改封许国公,但最终仍然被贾似道等人排挤,再次罢相。他被流放到建昌军,并被迫迁往潮州、循州等地。 吴潜精通文学,多才多艺,与姜夔、吴文英等人交往。他的词风沉郁、感慨特深,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悲愤,更近于辛弃疾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品有《六州歌头》、《虞美人·山中雪后》等。他著有《履斋遗集》,其中包括了他的一些散文和诗歌作品,同时,他的词集也被收录在《履斋诗余》中。吴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词作风骨独特,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