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四明除夜)》拼音译文赏析

  • tàn
    chūn
    màn
    míng
    chú
  • [
    sòng
    ]
    zhào
  • xiè
    piāo
    hán
    lòu
    jīn
    xiàn
    qiǎo
    zhuāng
    chéng
    shuǐ
    jīng
    tíng
    xiè
    feī
    yōu
    yáng
    sàn
    huā
    líng
    luàn
    jué
    shèng
    cuì
    jiāo
    hóng
    fěn
    yàn
    dào
    jìn
    feī
    shàng
    shǐ
    使
    jūn
    duō
    qíng
    xiào
    shuaī
    wēng
    jiù
    shí
    liáng
    yuàn
    shēng
    jià
  • chuāng
    wài
    xiǎo
    meí
    xiū
    qiàn
    jié
    zūn
    qián
    màn
    qiāo
    qīng
    jīng
    hǎi
    tíng
    qiào
    bīn
    yuè
    yíng
    cán
    nián
    qīng
    xiá
    xīn
    shì
    zhī
    shuí
    huì
    dàn
    mèng
    rào
    yuè
    wáng
    chéng
    xià
    bái
    qīng
    qiě
    tóng
    zuì
    yín
    chūn

原文: 屑璐飘寒,镂金献巧,妆成水晶亭榭。飞絮悠扬,散花零乱,绝胜翠娇红冶。粉艳嘻嘻道,尽飞上、使君须也。多情莫笑衰翁,旧时梁苑声价。
窗外小梅羞涩,倩羯鼓尊前,慢敲轻打。鲸海停波,鹤谯宾月,赢得残年清暇。心事知谁会,但梦绕、越王城下。白玉青丝,且同醉吟春夜。



译文及注释
屑璐飘寒,镂金献巧,妆成水晶亭榭。
屑璐:碎玉
飘寒:飘落寒冷
镂金:雕刻金饰
献巧:献上精巧之物
妆成:装饰成
水晶亭榭:水晶般的亭榭

飞絮悠扬,散花零乱,绝胜翠娇红冶。
飞絮:飞舞的柳絮
悠扬:悠扬的声音
散花:花朵飘散
零乱:凌乱
绝胜:无与伦比
翠娇红冶:翠绿娇艳的花朵

粉艳嘻嘻道,尽飞上、使君须也。
粉艳:粉嫩艳丽
嘻嘻:欢笑
尽飞上:全部飞舞上
使君:指古代官员
须也:必然会

多情莫笑衰翁,旧时梁苑声价。
多情:多情的人
莫笑:不要嘲笑
衰翁:年老的人
旧时:过去的时光
梁苑:梁国的园林
声价:声望

窗外小梅羞涩,倩羯鼓尊前,慢敲轻打。
小梅:小梅花
羞涩:害羞而含蓄
倩羯鼓:倩女幽魂中的乐器
尊前:在前面
慢敲轻打:慢慢地敲打

鲸海停波,鹤谯宾月,赢得残年清暇。
鲸海:大海
停波:波浪停止
鹤谯:高高的鹤
宾月:月亮作伴
赢得:获得
残年:晚年
清暇:宁静闲适

心事知谁会,但梦绕、越王城下。
心事:内心的事情
知谁会:谁能知晓
但梦绕:只能在梦中绕梁三日
越王城下:越王勾践的城池

白玉青丝,且同醉吟春夜。
白玉:白色的玉石
青丝:黑发
且同:一同
醉吟:醉酒吟诗
春夜:春天的夜晚
注释:
屑璐飘寒:指微小的珠宝散落在寒冷的空气中。
镂金献巧:指精美的金饰品。
妆成水晶亭榭:形容装饰得像水晶一样透明的亭子和楼阁。
飞絮悠扬:指飘扬的柳絮。
散花零乱:指花瓣四散飘落。
绝胜翠娇红冶:形容比翠娇和红冶更加美丽绝伦。
粉艳嘻嘻道:形容花朵娇艳欢快地开放。
尽飞上、使君须也:使君指诗人自己,表示诗人也要尽情享受花朵的美丽。
多情莫笑衰翁:劝人不要嘲笑多情的老人。
旧时梁苑声价:指过去在梁朝的宫廷中,诗人的声望很高。

窗外小梅羞涩:形容小梅花害羞地在窗外。
倩羯鼓尊前:指请羯鼓在酒宴上表演。
慢敲轻打:指羯鼓演奏时敲打得慢而轻。
鲸海停波:比喻大海平静无波。
鹤谯宾月:指鹤在高处鸣叫,迎接月亮。
赢得残年清暇:指获得晚年的宁静和闲暇。
心事知谁会:表示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但梦绕、越王城下:表示只能在梦中绕越王城游玩。
白玉青丝:指白色的玉和青色的丝绸。
且同醉吟春夜:表示与友人一起醉饮并吟诗,享受春夜的美好。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赵以夫简介: 赵以夫(1189年~1256年),字用父,号虚斋,福建长乐人。嘉定十年(1217年)他考中进士,后历任监利县知县、漳州知州、庆元府知府、平江府知府等职务。他还曾任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 赵以夫在担任各级官职期间尽职尽责,勤勉公正,在治理地方、办理政务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并且积极参与到编辑史书的工作中去。他的治理之道和行政手腕为后世定下了榜样。 赵以夫于宝祐四年(1252年)因病致仕,四年后去世,享年68岁。他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文治官员,在历史上受到了广泛认可。在《后村大全集》卷142《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中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