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三和)》拼音译文赏析

  • qìn
    yuán
    chūn
    sān
  • [
    sòng
    ]
    liú
    zhuāng
  • mèng
    weí
    nán
    zhī
    xiáng
    zài
    nòng
    zhī
    zhāng
    juē
    chén
    ān
    zài
    wén
    hòu
    móu
    yuán
    shǒu
    jué
    tiān
    zhāng
    xué
    jià
    tián
    huāng
    liàn
    dān
    zào
    huài
    shǒu
    nán
    huá
    bàn
    xiāng
    xiū
    xiū
    miǎn
    wáng
    liáng
    yǒu
    xiào
    xiè
    wǎng
    lái
    máng
  • míng
    dǒu
    yáng
    shì
    yǒu
    míng
    zhū
    bǎi
    liáng
    tàn
    zhòng
    lái
    yáo
    cǎo
    nián
    shēn
    weì
    shú
    tiǎo
    chéng
    jǐn
    dào
    yuǎn
    nán
    jiāng
    qiān
    zhuàn
    xíng
    xíng
    róng
    jìn
    biàn
    gǎi
    chèng
    háo
    xiā
    táng
    xiā
    táng
    yuǎn
    sēng
    zhōng
    zūn
    宿
    gōng
    yuǎn
    chuàng
    xiāng
    yún
    bái
    huì
    shān
    cāng

原文: 吉梦维何,男子之祥,载弄之璋。嗟我辰安在,斯文后死,力侔元气,手抉天章。学稼田荒,炼丹灶坏,稽首南华一瓣香。休休也,免王良友笑,屑往来忙。
浮名斗挹箕扬。世岂有明珠百斛量。叹种来瑶草,年深未熟,挑成锦字,道远难将。迁转不行,形容尽变,盍改称呼号瞎堂瞎堂远,僧中尊宿也。遗弓远,怆帝乡云白,禹会山苍。



译文及注释
吉梦维何,男子之祥,载弄之璋。
吉祥的梦境是什么,男子的幸运,承载着玩弄的玉璋。
嗟我辰安在,斯文后死,力侔元气,手抉天章。
唉,我在何处安身,这文雅之后死去,力量与元气相匹敌,手抉天命。
学稼田荒,炼丹灶坏,稽首南华一瓣香。
学习耕种田地的艰辛,炼丹炉坏了,虔诚地向南华山行香。
休休也,免王良友笑,屑往来忙。
休息吧,免得王良嘲笑,屑屑来去匆忙。
浮名斗挹箕扬。世岂有明珠百斛量。
浮华的名声如箕扬,世间岂有百斛明珠的量。
叹种来瑶草,年深未熟,挑成锦字,道远难将。
叹息种下的瑶草,多年来未成熟,挑选成锦绣文字,道路遥远难以实现。
迁转不行,形容尽变,盍改称呼号瞎堂瞎堂远,僧中尊宿也。
迁移无法进行,形容已尽变,何不改称呼为瞎堂瞎堂远,僧中尊贵之宿命。
遗弓远,怆帝乡云白,禹会山苍。
遗弃弓箭远去,怅然思念帝乡云白,禹会山的苍茫。
注释:
吉梦维何:吉祥的梦境是什么
男子之祥:男子的吉祥之兆
载弄之璋:拿着玉璋玩耍
嗟我辰安在:唉,我在何处安身
斯文后死:文雅之人死去
力侔元气:力量与天地之气相匹敌
手抉天章:手中握着天书
学稼田荒:学习农耕,开垦荒地
炼丹灶坏:炼丹炉坏了
稽首南华一瓣香:向南华山行礼,献上一片香
休休也:停止,不再
免王良友笑:避免让王良取笑
屑往来忙:不再忙碌往来
浮名斗挹箕扬:浮华的名声如箕扬一样被挤压
世岂有明珠百斛量:世上怎么会有百斛的明珠
叹种来瑶草:叹息种下的瑶草
年深未熟:多年过去了还未成熟
挑成锦字:费尽心思将其打磨成锦绣之字
道远难将:道路遥远,难以传达
迁转不行:迁移转变无法进行
形容尽变:容貌已经完全改变
盍改称呼号瞎堂瞎堂远:何不改名为瞎堂瞎堂远
僧中尊宿也:僧人中的尊贵长者
遗弓远:遗弃弓箭远离
怆帝乡云白:怀念故乡,云彩苍白
禹会山苍:禹会见山川苍茫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克庄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他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如“节令辞”、“节令词”、“节令句”等,推动了词艺术的发展。他的著作有《刘克庄集》、《节令辞》、《节令词》、《节令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