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浮世如何,问花何事花无语。夜来风雨。已送韶华暮。
念此堪惊,得失休思虑。从今去。醉乡深处。莫管流年度。
译文及注释:
浮世如何,问花何事花无语。
夜来风雨。已送韶华暮。
念此堪惊,得失休思虑。从今去。醉乡深处。莫管流年度。
浮世:世俗的世界;如何:怎样;问:询问;花:指花朵;无语:不作声。
夜来:夜晚来临;风雨:风和雨;已:已经;送:送走;韶华:指年华。
暮:傍晚。
念:思念;此:这;堪:值得;惊:惊讶;得失:得失之事;休:停止;思虑:思考。
从今:从现在开始;去:离开;醉乡:指心灵的乐园;深处:深远的地方。
莫:不要;管:关心;流年:指光阴的流逝;度:过去。
注释:
浮世:指世间的繁华喧嚣和纷扰。
问花何事花无语:作者在问花为何无言,表达了对世事的疑惑和困惑。
夜来风雨:形容夜晚的风雨,暗示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忧虑。
已送韶华暮:已经送走了青春年华,意味着时光已经过去。
念此堪惊:思念此事令人惊愕。
得失休思虑:不要再思考得失。
从今去:从现在开始离开。
醉乡深处:指心灵的归宿和安宁之地。
莫管流年度:不要再关注时光的流逝。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抡简介: 张抡,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出生于开封(今属河南),具体的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但据历史记载,约在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 张抡喜好填词,他的词作风格清新自然、婉转含蓄,尤其善于抒发离愁别绪和山水田园之趣。每次应制进一首词,宫中就会即付之丝竹演奏。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柳梢青》、《壶中天慢》和《临江仙》等,这些词曲传唱至今。 据史书记载,张抡曾在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被高宗莅聚景园所收纳,抒发了《柳梢青》词。在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张抡又在高宗再次莅聚景园时,填写了《壶中天慢》词,以及在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时创作的《临江仙》词。这些词作品受到高宗、孝宗的喜爱,赐赉极丰厚。 张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此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也有对他的传记和文学成就的记载。尽管具体的生卒时间不详,但张抡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其影响和贡献被后人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