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赏析: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英武战斗精神的词曲作品。在上阕中,这首诗通过“旗号镰刀斧头”等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工农革命军行动的迅速和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为全诗打造出昂扬奋发、气壮山河的氛围。不同于以往的军事行动,这次起义不再借用国民革命旗号,而是第一次坚决、公开地打出工农革命和共产党的旗号,表示它是一支受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在下阕中,诗人采用了追叙的手法,照应上阕,表达了起义的原因和不可阻挡的气势。诗中的“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强调了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的尖锐程度,并指出秋收起义的内在原因及动力。而“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则巧妙地将起义的内在原因与外在形式结合起来,生动地表达了起义背后的正义性。整首词遣词造句明快有力,富有文采,“旗号镰刀斧头”使工农革命的特点表现得具体鲜明,“匡庐”、“潇湘”则以当地的名山名水指代两地,简练含蓄,充满诗情画意,富有魅力。
总而言之,《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词曲作品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和富于想象力的描写,揭示了工农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斗争热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工农群众的坚定信念和无畏斗争的决心。
赏析详情»
注释:
1、西江月是一种词牌名,来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苏台怀古诗》中“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诗句。其被广泛运用于文学、音乐等领域,具有浪漫主义情调和文化韵味。
2、军叫工农革命是指在中国革命时期,国民党的军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而共产党领导的起义队伍则被称为“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正式规定将起义队伍的命名改为“红军”,取消“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3、旗号镰刀斧头是指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使用的旗帜,旗帜上印有象征劳动人民的农具镰刀和斧头图案。1933年,旗帜上的图案变成了镰刀和锤子,随后演变为现在的八一军旗。
4、匡庐原名修铜,位于江西省境内,是江西的一个县名。匡庐在历史上曾是革命斗争的重要场所。
5、潇湘原名平浏,位于湖南省境内,是湖南的一个县名。潇湘在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在唐诗宋词中也多有出现。
6、暮云愁是一种象征性的比喻,用来形容反动势力压制百姓生活的窘迫和困苦。它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使用,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社会意义。
注释详情»
毛泽东简介: - 姓名:毛泽东 - 别名: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 出生年:1893年 - 出生地:湖南省湘潭县(今湘潭市) - 逝世年:1976年 - 逝世地:北京市 - 职业身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 主要成就: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哲学家,他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中央领导机构的主席和中央红军的主席等。1949年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成为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他提出的毛泽东思想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广。毛泽东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被认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注意事项:毛泽东原名毛泽东(字润之),后来改名为润芝。他在中国共产党内担任过多个职务,包括主席、总理、中央委员会主席等。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于北京市,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