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鉴赏:
《鸿雁》是一首古代诗歌,作者是佚名。历来对于这首诗的主题和含义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看法。《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宣王安置流民的功绩,而朱熹则认为这首诗是流民自比鸿雁所写的歌谣。
从诗歌的细节中仔细揣摩,可以看出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展现了当时流民的生存境况和处境。全诗分为三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以“鸿雁”为引子,并借此映射流民无处所归的疾苦。首章用大雁飞翔的意象描绘了流民的颠沛流离,让人感受到流民在征夫劳役中所遭受的苦难。第二章写流民在工地上筑墙,鸿雁在泽中聚集象征着劳动者的集体劳作。然而,尽管他们劳苦努力,却仍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最后一章,则是以悲怨的心情写出流民被嘲笑和遭受贫穷的处境。大雁的哀鸣与流民的悲愤产生共鸣,诗歌透过大雁这个形象,反映出人们对于命运和生存的不甘心态。
虽然这首诗的主题和含义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是无论如何都展示出古人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反思。这首诗丰富多彩的意象和鲜明的情感色彩,不仅是一篇以鸿雁为引子写出流民处境的诗篇,也是国风民歌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也能够从中感受到人的命运和生存的不易。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小雅·鸿雁》是《诗经》中的一篇雅歌,该诗的作者至今仍是佚名。关于该诗的背景和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篇诗是赞美周宣王的功绩。据《毛诗序》的记载,“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可以看出,周宣王曾经为了安定流民,费尽心思,最终实现了百姓们的安居乐业。
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这篇诗是流民自叙悲苦的产物。据朱熹《诗集传》记载,“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可以看出,当时许多流民流离失所,生活在贫困和苦难之中,因此他们用鸿雁的哀鸣来表达内心的悲伤和孤独。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篇诗是写周王派遣使者到各处救济流民的。据方玉润《诗经原始》的记载,“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可以看出,周王认为安置流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他派遣使者到各地安抚流民,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雅·鸿雁》这篇雅歌具有多重的含义和主题。不同的人对它的解释也各不相同。无论如何,这首诗从流民、鸟儿、王室等多个层面,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安全、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鸿雁(hóng yàn):候鸟,一种大型水鸟,通常指大雁。
翩翩(piān piān):形容鸟儿振翅快速飞翔的样子。
嗖嗖(sōu sōu):形容风声离去的声音。
离家(lí jiā):离开家园。
远门(yuǎn mén):出门在外。
野外(yě wài):野外,指户外或野地。
奔波(bēn bō):形容来回奔走、辛苦忙碌。
苦尽(kǔ jìn):苦难结束
尝(cháng):品尝、尝试
穷苦(qióng kǔ):贫穷的、困苦的。
鳏寡孤独(guān guǎ gū dú):形容独自一人丧失了亲属,生活孤苦无依。
聚(jù):聚集、汇聚。
沼泽(zhǎo zé):湿地、泥潭。
筑墙(zhù qiáng):修建墙体。
服苦役(fú kǔ yì):受苦役(农民被迫做的苦力活)。
百堵(bǎi dù):一百道墙。
辛苦(xīn kǔ):辛劳、艰难。
劳累(láo lèi):体力或精神上过度疲劳。
阵阵(zhèn zhèn):形容一阵一阵的声音或气息。
哀鸣(āi míng):悲伤的声音。
明白人(míng bái rén):聪明、通情达理的人。
作歌(zuò gē):写诗或创作歌曲。
糊涂虫(hú tú chóng):愚昧无知、胡言乱语的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