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芄兰》拼音译文赏析

  • wán
    lán
  • [
    xiān
    qín
    ]
    míng
  • wán
    lán
    zhī
    zhī
    tóng
    peì
    觿
    suī
    peì
    觿
    néng
    zhī
    róng
    suì
    chuī
    dài
  • wán
    lán
    zhī
    tóng
    peì
    suī
    peì
    néng
    jiǎ
    róng
    suì
    chuī
    dài

原文: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相关标签:诗经

译文及注释
芄兰之枝,童子佩玉璧。虽然佩着玉璧,却不能瞒过我。容颜美丽,身姿婀娜,垂下的衣带颤动着我的心。芄兰之叶,童子佩革鞘。虽然佩着革鞘,却不能隐藏我的本领。容颜美丽,身姿婀娜,垂下的衣带颤动着我的心。
注释:
芄兰:一种植物,叶子像兰花。

支:指芄兰的枝干。

童子:指年轻的男子。

佩觿:古代男子佩戴的一种饰物,形状像簪子,用来固定发髻。

能不我知:即使佩戴了饰物,也不能隐藏自己的内心感受。

容兮遂兮:形容心情激动,不安定。

垂带悸兮:形容心情激动,感到害怕。

韘:古代男子佩戴的一种护身装备,类似于现代的胸甲。

能不我甲:即使佩戴了护身装备,也不能隐藏自己的内心感受。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芄兰》是一首古老的民歌,作者不详。有关此诗背景的说法很多,但主要分为几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是一首刺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身处乱世之中的人们缺乏道德和教育的批评和谴责。据《毛诗序》记载,这首诗是针对齐惠公的,因为齐惠公骄傲而不礼貌,而大夫们为了批判他,便创作了这首诗。 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芄兰》是一首美颂诗,赞扬了当时的国君惠公的美德与仁爱。明朝的丰坊《诗说》认为,这首诗是针对霍叔的,因为霍叔佩戴成年男子的用具却不知检讨自己的能力与道德,因此受到了诗人的责难。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情歌,探讨了情人之间的情感变化。 对于这首诗的解读因人而异,但它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否认的。《芄兰》凝聚着古代诗人对于社会、人生、自然的思索和感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教育水平的缺陷、贵族阶层习俗的问题等社会现实。它的意境意味深长,富有启迪,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芄兰》是一首民歌,作者不详。这首诗的主题很多,有人认为它是一首刺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身处乱世之中的人们缺乏道德和教育的批评和谴责;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首美颂诗,赞扬了当时的国君惠公的美德与仁爱。而现代的一些学者则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情歌,探讨了情人之间的情感变化。 诗中的“童子”与诗人之间存在着亲密的关系,他们可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自从他佩戴了名贵的佩觽、套韘之后,他对诗人的态度变得冷淡了。觽本是解结的用具,男子佩觽并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但是因为觽的珍贵,男性成年后才能佩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童子早婚和轻易追求物质财富的批评和反思。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芄兰荚实和叶相连的场景,表现出自然的生命力和荣耀。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自然的景象,将芄兰的荚实、叶子以及人类的文化与习俗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意境。诗人通过对于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了自己对于世道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芄兰》这首诗歌无论是在语言、形式还是主题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通过对于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于情感变化的探讨,表现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芄兰荚实长在枝, 芄兰(wǎn lán):一种花卉植物,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荚实(jiá shí):指植物果实中的种子。 童子(tóng zǐ):指年轻男子。 佩觽(pèi wèi):戴着配饰,上面镶有小饰物的带子。 虽然身上已佩觽, 难道不能与我在一起? 相(xiàng):样子,表情。 一本正经相啊, 垂着腰带颤晃晃啊。 芄兰荚实连着叶, 连着(lián zhe):连接着、接连着。 叶(yè):植物的叶子。 戴决(dài jué):指戴在手指上的玉石饰物。 指上已戴决, 难道不能与我再亲热? 看他一本正经相啊, 垂着腰带颤晃晃啊。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传统的民歌,作者不详。诗中主人公表达了对他人的深情和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的爱慕和渴望。作者通过对芄兰荚实和戴决两个物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对方外貌的赞美和情感的认同。诗中反复出现的“难道不能与我在一起”、“难道不能与我再亲热”等句子,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爱情的强烈渴望,并且把这种渴望以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含蓄和深沉。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