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岳阳楼》拼音译文赏析

  • yuè
    yáng
    lóu
  • [
    táng
    ]
    bái
  • yuè
    yáng
    chéng
    xià
    shuǐ
    màn
    màn
    shàng
    weī
    lóu
    lán
    chūn
    àn
    绿
    shí
    lián
    mèng
  • hóng
    chù
    jìn
    cháng
    ān
    yuán
    pān
    shù
    yàn
    diǎn
    feī
    nán
  • weí
    kān
    huà
    zhàng
    huá
    táng
    zhāng
    guì
    rén
    kàn

原文: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春岸绿时连梦泽,
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译文及注释
岳阳城下的水一直流淌,我独自登上危楼,倚着曲栏。春天的岸边绿草如茵,像是连着梦中的泽国。夕阳下的湖波染成了红色,近在长安城的边缘。猿猴攀爬树枝上高声啼叫,它们的痛苦何尝不是我们的。雁儿在湖面上点点飞过,渡过湖泊也是一件不易的事。这里的景色只适合画画,华堂上的贵人们也只能在这里欣赏。
注释:
岳阳城: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的城池。

水漫漫:水面广阔,一望无际。

独上危楼:独自登上危险的高楼。

倚曲栏:倚着弯曲的栏杆。

春岸绿时:春天时岸边绿树成荫。

连梦泽:梦泽,古代地名,今湖南岳阳市境内。

夕波红处:夕阳下的水波呈现出红色。

近长安:指距离长安较近的地方,长安是唐朝的都城。

猿攀树立啼何苦:猿猴攀爬树木,发出悲鸣声,表示无奈和苦恼。

雁点湖飞渡亦难:雁鸟在湖面上飞行,难以找到合适的落脚点。

此地唯堪画图障:这个地方只适合画画作为屏障。

华堂:华丽的大厅。

张与贵人看:张,指张九龄,唐代著名文学家。贵人,指高官显贵。他们一起欣赏这美景。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白居易的《题岳阳楼》一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春天,他赴任忠州刺史途中登上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所作。此时,他已结束了长达四个年头的贬谪生涯,心情自然复杂。而这座位于洞庭湖畔的楼阁,则是当时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据史书记载,白居易那年春天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途经岳州时,特地前往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富有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诗篇。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也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被广为传颂和传承。甚至有诗人李清照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也引用了《题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一句。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题岳阳楼》是一首充满感情与文化底蕴的诗篇,在洞庭湖畔那优美如画的景色中,他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将漂泊流离和思乡之情融入其中,构成了富有内涵的艺术形象。同时,这首诗也是唐代文化的一部分,展现了当时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白居易的《望洞庭》一诗,是一首寓情于景的登高抒怀之作。在描绘洞庭湖的壮美景色之余,也透露了作者内心的独白和漂泊流离之感。 诗中前四句即是对洞庭湖浩渺无边的生动刻画,尤其是“漫漫”一词,更加形象地描述了洞庭湖的宏阔。接着,“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一句通过“猿”、“雁”的形象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于漂泊流离之苦的感触。同时,暗示长安与洞庭湖的距离,进一步加强了此感慨。 最后两句则用“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赏”来展示洞庭湖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对于身份地位不同的人之间的隔阂和怨愤。整首诗不仅将景物和情感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还为世人展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漂泊流浪之苦。 总的来说,此诗对于景物的描写深入细致、虚实相生,而其融合情感的特点也体现了唐诗所追求的“景中有情”的创作理念。同时,诗中对于漂泊流浪之感的抒发,也彰显了作者对于生命困顿的挣扎与坚韧。这首诗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堪为佳作。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岳(yuè)阳(yáng)城(chéng)下(xià)的(de)江(jiāng)水(shuǐ) 注释:“岳阳城”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是唐代重要的关隘之一,同时也是《岳阳楼记》的发生地点。 独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眺望 译文及注释详情»


白居易简介
唐朝 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