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译文及注释:
绿色嫩且明亮,静谧宁静。红衣浅浅或深深,花心忧愁欲断,春色却不知晓内心。
注释:
绿艳:形容绿色鲜艳美丽。
闲且静:安静、宁静。
红衣:指花瓣的颜色。
浅复深:花瓣颜色浅深不一。
花心:指花的中心部分,也可以引申为心灵深处。
愁欲断:形容内心悲伤到极点。
春色:春天的景色。
岂知:表示不知道、不理解的意思。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王维的《减字木兰花》,通过巧妙的运用人物形象喻写牡丹花,既塑造了花的美貌,又表达了花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首两句“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紧扣牡丹花的色彩和形态,使得牡丹显得娇艳动人,如同一个身着绿妆文雅的少女,静静地站立在那里。而诗中后两句,则表现了牡丹花的内心世界,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在繁华绚烂的春天里,牡丹花娇嫩妩媚,清香万里,占尽了春情。但是,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与春天同在,春天一过,它就会调零衰败,渐渐枯萎。因此,它内心承载着一份美好的忧伤。
整篇诗以美人喻花,将牡丹花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达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王维借助牡丹花的娇艳和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繁华褪去后所剩无几、易逝性质的体悟,令人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在用字造句上,王维煞费苦心。比如“绿艳”衬托“红衣”,使牡丹显得更加娇媚动人。而作者不明言自己的愁,反而让花儿自愁、自哀、自伤、自叹,别有一番情致,颇具独特的诗意美。
总之,这首《减字木兰花》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咏物佳作,引人深思,令人陶醉其中。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天宝年间创作的,当时的他已步入晚年之境。而此时恰逢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末期,安史之乱的暴发令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维的心情自然也难免受到影响。
然而,就在此时,春日的阳光洒满了大地,牡丹花盛开在园林中,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标志性的花卉之一。于是,王维借助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出了他内心深处所蕴藏的苦闷和思虑,将吐露愁绪的情感融入到了这首诗的创作当中。
对于王维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在那个充满变故和动荡的年代,他用自己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技巧,以诗人特有的方式触及了人们心灵的柔软部分,唤起大家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唐代文学中特有的豁达、自信和超越。
因此,不难看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一定是影响了王维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也为后世的读者留下了一份独特的历史印记。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王维、红牡丹、绿叶、舒展
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面临凋零,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整理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如下:
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鲜:鲜艳;暗:深沉)。面临凋零,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注释:
1. 红牡丹:指牡丹的品种之一。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园林景观之一,也是国花之一。
2. 舒展:展开、伸张的意思。
3. 有鲜有暗:指牡丹花的色彩不只有鲜艳艳的颜色,也有深沉沉的颜色,多用于歌颂其美丽多姿的形象。
4. 面临凋零:指牡丹在春天绚烂开放后,当夏天来临后便逐渐凋零谢落。
5. 愁肠欲断:形容极其悲痛、难以承受之感情,牡丹因面临凋零而感到悲痛。
6. 春光:指春天的光景、景色或阳光等。在这里代表春天整体的景色和气息。
7. 所想:指牡丹的内心所想、所感受到的。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维(692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号称“诗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早年诗作充满爱国热情,晚年笃信佛教,因此其晚期作品中融合佛法,充满禅意。
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