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译文及注释:
暂时拜访高僧谈论,前来寻找荒僻的寺庙。岸边的花儿藏在水碓旁,溪水映照着风炉。树顶上有新筑的鹊巢,衣服里带着旧的珠子。谈论禅宗还未得到领悟,停船静坐,犹豫不决。
注释:
暂:暂时,短暂地。
诣:前往,拜访。
高僧:指佛教中地位高的僧人。
话:交谈,谈论。
来寻:前来寻找。
野寺:偏僻的寺庙。
孤:独立,孤独。
岸花:生长在河岸边的花。
藏:隐藏,遮掩。
水碓:一种用水力驱动的磨粉机。
溪水:小溪中的水。
映:映照,反射。
风炉:一种用风力驱动的磨粉机。
顶上巢新鹊:鹊鸟在树上筑巢,新的鹊巢在树的顶部。
衣中带旧珠:指佛教中僧人穿的袈裟上带有旧的佛珠。
谈禅:谈论禅宗思想。
未得去:未能领悟禅宗思想。
辍棹:停止划船。
且:暂且,暂时。
踟蹰: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译文及注释详情»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他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其中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岑参的诗歌被誉为“边塞诗第一人”,被誉为“边塞诗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