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译文及注释: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下马步入邺城,城池空旷,又能看到什么呢?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东风吹起野火,夕阳渐渐消失在飞云殿中。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站在城角向南望,可以看到陵台。漳水向东流去,再也回不来了。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武帝的宫殿里的人都已经离去,每年的春天,还有谁来欣赏这美景呢?
注释:
下马:指停马下来。
邺城:指邺(yè)城,为北魏时期的都城,现在河北省临漳县境内。
城空:城池空旷无人。
东风:春天的风。
野火:指山林中的火灾。
飞云殿: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城隅:城角。
南对望陵台:从城角向南望去,可以看到陵台。
漳水:河北省的一条河流。
东流不复回:指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
武帝宫中人去尽:指北魏武帝拓跋焘的宫殿已经无人居住。
年年春色为谁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疑问。
译文及注释详情»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他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其中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岑参的诗歌被誉为“边塞诗第一人”,被誉为“边塞诗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