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译文及注释: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一生中不曾体会相思之苦,直到遇见你,才开始感受到相思的痛苦。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身体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心思像飞絮一样纷乱无章,气息像游丝一样轻盈飘逸,只留下一缕香气在此,期待着千金游子的到来。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不知道证候何时到来,此时灯光微暗,月亮半明半暗。
注释:
平生不会相思:平常的日子里不曾有过思念之情。
才会相思:直到遇到了心仪的人才开始有了思念之情。
便害相思:一旦有了思念之情,就会感到痛苦。
身似浮云:身体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
心如飞絮:内心像飞舞的絮状物一样不停地飘荡。
气若游丝:呼吸像游丝一样轻柔。
空一缕余香在此:只剩下一缕香气留在这里。
盼千金游子何之:期待着千金之子游子的到来。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不知道游子何时到来。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此时灯光微暗,月亮半明半暗。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春情》是徐再思的一首节选自《长安岁月》的词作,描写了一位少女初恋时的相思之情。
在词作的开始,“平生不会相思”三句便把少女初恋和相思的苦涩之感都揭示出来了。作者通过“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三个形象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少女的神态和心境,诗情画意,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词作的结尾,“空一缕余香在此”和“盼千金游子何之”两句反衬明确地点出了少女的相思对象。这两句话对仗成文,不仅词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对。少女对游子深怀相思之情,寂寞冷落中靠着“一缕余香”来凭吊与怀念。
整首词作笔触细腻,文思泉涌,通过生动的比喻,烘托出了少女的内心情感和心理变化,让读者感同身受。徐再思通过这首词作,以少女的处世之难、爱情之苦为抒发,表达了爱情之苦,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赏析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简要分析了徐再思的《春情》一曲。文章称赞此曲自然真挚,纯净如天籁,主题是少女的恋情。文章引用了歌词中的多句话,如“浮云、飞絮、游丝”形容少女相思的病状,用“游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缕余音”来解释病因,最后两句点出相思病最难捱的时刻。此曲押韵特色明显,有连环重叠的写法,与徐再思另一曲《清江引·相思》相近。文章认为此曲也表现了徐再思善于写相思之情,并与《折桂令》一曲一样,有效地描绘了情感深处的苦楚。
简析详情»
创作背景:
徐再思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散曲作家。早年为功名所困,而且因为政治上的坎坷,他的仕途也非常不顺利。这让他郁郁寡欢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十年不归,隐居江湖。然而,当国家沦陷后,他的个人悲剧进一步加深,诗人开始寻找自我解脱的良方,回归精神家园,摆脱俗世的烦恼。
徐再思开始关注古代隐士的足迹,并寻求心灵的安宁。这个过程可以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例如《春情》一诗。他最终回到江南隐居,享受大自然给予他的舒适和平静,感受生活的美好之处。在这里,他洗尽了失意的感叹,表达了远离红尘的闲适与平静。这种状态让他的文学创作更加灵动自由,诗歌的风格也更加清新柔婉,抒发出骚雅的情怀。
徐再思的心路历程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这些作品能够引人入胜地诠释徐再思的创作背景。他通过回归自我,找到了内在的平静和生命的意义,从而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经验,对于那些在压力之下迷失方向的人们,也许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了相思。身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相思病症候的到来,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
【注释】:
相思:对思念对象的思慕之情。
便(biàn):这里意为“就”、“只是”。
身、心、气:三者均用来形容相思之痛的感受。
飘浮(piāo fú):漂浮、飞扬,形容身体轻盈。
纷飞(fēn fēi):纷杂而繁忙,形容心乱如麻。
游丝(yóu sī):细长而柔软的丝线,形容相思之气既无定形又无从捉摸。
余香(yú xiāng):残存的香味,指离别后心中残留的思念之情。
病症候(bìng zhèng hòu):病症的表现和症状。
灯光半昏半暗:指灯光微弱。
月亮半明半亮:指月亮的亮度不足。
译文及注释详情»
徐再思简介: 徐再思,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生卒年不详,约生于1320年前后,为元代散曲作家,浙江嘉兴人,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