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拼音译文赏析

  • tóng
    shí
    zuì
    yuán
    jiǔ
  • [
    táng
    ]
    bái
  • huā
    shí
    tóng
    zuì
    chūn
    chóu
    zuì
    zhé
    huā
    zhī
    zuò
    jiǔ
    chóu
  • rén
    tiān
    chéng
    jīn
    dào
    liáng
    zhōu

原文: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译文及注释
花开时一同陶醉,破除春日的忧愁,醉饮之际折下花枝,作为酒宴的筹备。
突然想起故友已经离去,远在天边,今天计划前往梁州。
注释:
花时:指春天花开的季节。
同醉:一同饮酒。
破春愁:消除春天的忧愁。
醉折花枝:喝醉后折下花枝。
作酒筹:用花枝来当做酒杯。
故人:指已故的朋友。
天际去:指已经去世。
计程:计算行程。
梁州:古代地名,今天的陕西省南部。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此诗我们可以发现,白居易所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大林寺桃花》等世所共传的佳作,吟咏皆为豁达深邃、气质高远的豪放派作品,而这首《赋别元九》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是典型的婉约派诗歌,情感真挚细腻、意境优美动人,具有浓郁的文人雅士情怀和艺术性。 诗中“春愁”所述,既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感伤之情,也可以理解为对故友的思念。但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春愁”都是这首诗的主题,是激起作者创作起点的灵感源泉。诗的前二句抒发了作者在春天里的无所适从,胸中情感纠结不清,隐含了一种朦胧美感。接下来的“醉折花枝”、“独立莫相思”,则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表现了作者念及离别之事感到愁绪袭上心头。 整首诗的构思和章法精妙,流露出作者深厚细腻的感情和对于人生离合悲欢的独特理解。从文字层面上,作者巧妙运用了“花”、“醉”、“春愁”等象征手法,为读者勾画出一幅美好绚丽的春日图景,同时又在情感表达上抒发了自己深厚的思乡之情。 可以说,这首诗是白居易婉约派风格的代表之作,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首诗都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深入探究。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唐代中期,当时唐人非常喜欢以行第相称。行第是唐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流派,以描写山水风景、写人物、抒发感情为主要特色。在这个时期,元稹是中唐诗坛上一位备受尊崇的诗人,他的诗歌被认为是优美动听的代表作之一。 据传,元和四年(809年),元稹奉使前往东川。与此同时,白居易在长安,邀请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又名李十一)一同到曲江和慈恩寺游玩,返回后又在李杓直家品尝酒菜,大家闲谈间不禁想起了元稹。于是,白居易便即兴创作了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用他独特的笔墨将元稹离开的场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离愁别绪,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此外,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非常细腻入微,而且能够让读者领略到唐代风光的壮美与雄浑。因此,这首诗被誉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白居易、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销春之愁绪、喝酒、老友 「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销春之愁绪,醉酒后盼着了花枝当做喝酒之筹码。突然间,想到老友远去他乡不可见,屈指算来,你今天行程该到梁州了。」 译文及注释详情»


白居易简介
唐朝 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