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译文及注释:
秋天的菊花颜色美丽,露水滴在它的花瓣上。
在这里漫游,忘却烦恼,远离尘世的情感。
虽然只有一杯酒,但我自己喝完,杯子倒空了。
太阳落山,群鸟归巢,鸣叫着飞回树林。
在东轩高声吟唱,享受这一生的美好。
注释:
秋菊:指秋季开放的菊花。
裛露:露水沾湿。
掇:摘取。
忘忧物:指赏菊、饮酒等消遣娱乐的事物。
遗世情:离开尘世的心情。
一觞:一杯酒。
壶自倾:指自斟自饮。
群动:指白天的繁忙喧嚣。
趋林鸣:指归鸟飞回树林,发出鸣叫声。
啸傲东轩:指高声吟咏,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聊复得此生:表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足和享受。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的内容是对一首诗歌的分析,这首诗歌描述了作者对菊花和饮酒的喜爱,并蕴含深沉的感伤。在秋天中,菊花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这正是作者所喜爱的地方。作者不仅常常在诗中写到菊花,而且还将其同松联系起来,表现出菊花的高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中的第一句“秋菊有佳色”非常简洁明了,表示了作者对菊花的倾心赞美。这里的“佳色”并不是华丽而浮夸的词汇,而是简单朴素却意味深长的形容词,暗示着众芳凋零,唯有菊花傲霜之色的高雅和坚贞不屈。如果用其他的华美词汇描述菊花显得过于繁琐,反而会降低它的品质。
诗歌中“裛露掇其英”这一句描述了摘菊花的场景,这也是作者寄托高远寓意的一个细节。历代文人多有吟咏采菊的诗歌,并将之作为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作者也在《九日闲居》中提到了菊花有益于健康长寿的功能,而且采摘菊花的过程中色香俱佳,非常美妙。这种健康和美好的意象与作者对菊花所抱持的高雅品质相吻合,凸显了作者寄托高远情感和激扬诗意的境界。
总之,这首诗歌不仅是一首讴歌菊花和饮酒的诗篇,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高雅、坚贞和不屈精神的追求。诗歌中用简单朴素的词汇描述了菊花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现了其高雅品质和高超境界。这些高远的寓意和深刻的感悟都离不开作者的独特眼光和才华横溢的写作技巧,让人深深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文学的艺术价值。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公元416年,中国历史上的这一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当时,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经过几场恶战,他终于攻克了洛阳和长安,使得晋军重新夺回了故都的控制权。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然而,对于陶渊明来说,这个消息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欣喜,反而让他感到沮丧。他早已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时间问题。在他看来,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为此烦恼,整天郁郁寡欢。
然而,陶渊明也认识到,兴衰荣辱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会经历起伏和变化。因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他在酒中寻找宁静,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这个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陶渊明在一次酒后,发挥他的诗意,书写感慨,表达对兴衰变化的理解。他将这些感慨记录下来,传世至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心怀宁静,认真对待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秋天的菊花开得正盛,色彩鲜艳,叶片上带着露珠显得更加晶莹剔透,采摘下来的花朵也十分娇艳。如果将它们放入清酒中泡制,会令酒中香气更加芬芳,风味更加浓郁。
注释:
1.秋菊:指秋天盛开的菊花。
2. 露珠:露水凝结成的小珠,容易在早晨或夜间出现在花叶上。
3. 菊泡酒:将菊花放入清酒中进行泡制,有增香、增味的作用。
4. 避俗之情:指逃避尘世烦恼的心境。
5. 深浓:此处形容避世心境更加彻底,更加深入。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
译文及注释详情»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任职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成为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其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