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二十九》拼音译文赏析

  • lún
    shī
    sān
    shí
    shǒu
    ·
    èr
    shí
    jiǔ
  • [
    jīn
    ]
    yuán
    hǎo
    wèn
  • chí
    táng
    chūn
    cǎo
    xiè
    jiā
    chūn
    wàn
    qiān
    qiū
    xīn
  • zhuàn
    mén
    chén
    zhèng
    lián
    feì
    jīng
    shén

原文: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译文及注释
池塘里的春草已经迎来了谢家的春天,这五个字将永存千秋万代。传言说,陈正先生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地研究文字,虽然可怜,但他的精神却是无价之宝。
注释:
池塘春草:指春天池塘边的青草,是春天的景象之一。

谢家春:指谢灵运的春天,因为谢灵运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春天诗作很多,因此“谢家春”成为了春天的代名词。

万古千秋:形容事物永恒长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五字新:指五个字的诗句,新颖别致,有创意。

传语:传说中的话语。

闭门:指关起门来,不出门。

陈正字:指陈子昂,唐代著名文学家。

“可怜无补费精神”:指陈子昂虽然才华横溢,但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机会,但他仍然不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这句话是对他的赞扬和慰藉。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江西诗派代表人物陈师道的批评。陈师道的作诗方式是闭门苦吟,着力于字句的锤炼和形式技巧的处理,但是却缺乏天然的灵感和自然的情感。相比之下,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则展现出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浑然天成的气息,与元好问崇尚自然天成的诗歌思想相契合。文章进一步称赞谢灵运的名句“万古常新”,讽刺陈师道的作品只是闭门觅句、徒然浪费精力,无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作者通过对谢灵运和陈师道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天成和灵感创作的推崇和呼吁。 简析详情»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 元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