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二十三》拼音译文赏析

  • lún
    shī
    sān
    shí
    shǒu
    ·
    èr
    shí
    sān
  • [
    jīn
    ]
    yuán
    hǎo
    wèn
  • xué
    huāng
    xiǎo
    shuō
    pái
    xié
    shī
  • jīn
    rén
    xiào
    rén
    zhuō
    chú
    què
    yán
    zhī

原文: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译文及注释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汉字译文:
曲学:歪曲学问;虚荒:虚妄;小说:谎言;欺:欺骗。
俳谐:俳句和笑话;怒骂:猛烈批评。
岂:难道;诗宜:适合做诗。
今人:现代人;合笑:一起嘲笑。
古人:古代人;拙:愚笨。
除却:除了;雅言:高雅的言语。
注释:
曲学虚荒:指那些学问虚浮、空洞无物的人。

小说欺:指小说中的虚构故事,被认为是欺骗读者的。

俳谐怒骂:指俳谐诗中的讽刺、批评等内容。

岂诗宜:表示这些内容并不适合写在诗歌中。

雅言:指高雅的言语、文学作品。

除却:除去、排除。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本文简析了元好问在其诗作《赠汪伦》中所表达的文学看法。作者通过分析诗中“俳优”应为“俳谐”的语言错误,进而探讨了俳谐文学的特点和历史渊源,认为俳谐过于嬉笑调侃,不符合古典诗歌的雅正标准,应予以排斥。同时,作者引用了一些历代文论家如郭绍虞、严羽等人的看法,支持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作者强调了自己尊奉的儒家诗教理论,要求语言符合雅正的标准,以此体现了他的保守思想。该文从多个角度对元好问的文学观点进行了分析,清晰明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简析详情»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 元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