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十七》拼音译文赏析

  • lún
    shī
    sān
    shí
    shǒu
    ·
    shí
  • [
    jīn
    ]
    yuán
    hǎo
    wèn
  • qiè
    xiǎng
    shēng
    qiǎo
    shēn
    yán
    suī
    guǒ
    xīn
  • làng
    wēng
    shuǐ
    gōng
    zhēng
    shì
    yún
    shān
    sháo
    yīn

原文: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征,自是云山韶頀音。



译文及注释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切割声音清晰,发出巧妙的深意,虽然研究很辛苦,但是心中有何果实?

浪翁水乐无宫征,自是云山韶鹄音。
水中的老人演奏乐曲,没有宫廷的束缚,自然流畅,如同云山中的鹤鸣之音。
注释:
切响:指音乐的节奏明快,有力度感。

浮声:指音乐的声音轻盈悠扬,如同漂浮在空气中。

发巧深:指音乐的技巧高超,内涵深刻。

研摩:指钻研琴艺,不断琢磨琴音的技巧和内涵。

苦果:指在琴艺上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浪翁:指喜欢游荡在江湖上的隐士。

水乐:指以水为背景的音乐。

无宫征:指没有官方的乐曲,自由发挥。

云山韶鹄音:指自然山水和鸟鸣声所形成的美妙音乐。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元好问针对过于拘泥于声韵格律的诗歌创作方式所写的,他认为过于注重声律会让诗歌受到束缚。相较于过度雕琢的文学创作,元好问更加倡导自然天成的风格。他以元结耽爱山中自然水声的例子来说明,即使没有人为配制音韵曲调的自然之声,也能产生美妙如天籁之音的效果。因此,他反对那些过于拘泥于声律的作品,主张诗歌应该更注重自然流露出的本真之美。 简析详情»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 元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