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拼音译文赏析

  • làn
    chōng
    shǔ
  • [
    xiān
    qín
    ]
    hán
    feī
  • xuān
    wáng
    shǐ
    使
    rén
    chuī
    sān
    bǎi
    rén
    nán
    guō
    chù
    shì
    qǐng
    weí
    wáng
    chuī
    xuān
    wáng
    shuō
    zhī
    lǐn
    shí
    shǔ
    bǎi
    rén
    xuān
    wáng
    wáng
    hǎo
    tīng
    zhī
    chù
    shì
    táo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及注释
齐宣王派人吹竽,必须有三百人。南郭的隐士请求为王吹竽,宣王同意了,并派了数百人的粮食。宣王去世后,湣王继位,喜欢听竽声,但南郭隐士逃走了。
注释:
齐宣王:齐国的一位君王。

使人吹竽:让人吹奏竽乐。

必三百人:必须有三百人一起吹奏。

南郭处士:南郭是人名,处士指他是隐居的士人。

请为王吹竽:请求为王吹奏竽乐。

宣王说之:宣王同意了他的请求。

廪食以数百人:提供数百人的粮食供给。

宣王死:齐宣王去世。

湣王立:齐国的另一位君王继位。

好一一听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

处士逃:南郭处士逃走了。


译文及注释详情»


故事
篇故事叫做《南郭处士的竽声骗局》。 古时候,有一个处士南郭,他听说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合奏,于是就想出了一个赚钱的好主意。他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夸口自己吹竽技艺高超,能够感动听众。齐宣王非常高兴,便让南郭加入了吹竽的队伍。 可是,其实南郭处士并不会吹竽。每次演奏,他只是混在队伍中,假装吹奏,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骗取了齐宣王的信任和优厚的待遇。这种行为让其他真正会吹竽的乐师非常不满。 然而,好景不长,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并发布了一道命令,要听各种风格的吹竽独奏。 南郭处士面临了一个大问题,因为他并不会吹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乐师们一个个露出自己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骗局即将被揭穿。 就在南郭处士准备离开齐国的时候,一位聪明的乐师发现了他的骗局。这位乐师告诉了所有人南郭处士并不会吹竽,是靠着混进去骗取待遇的。其他乐师们非常愤怒,纷纷把南郭处士赶出了队伍。南郭处士只能悄悄地离开了齐国。 故事的寓意是,人们不能通过欺骗和作弊来获取成功。只有诚实、努力和才华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详情»


启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能滥竽充数。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有一些人不具备相关的能力却要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这种行为不但欺骗了别人,更让自己失去了真正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我们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同时,这个寓言也给我们的管理层敲响警钟。在公司或团队中,如果让一些不具备相关能力的人混进来,就会导致团队的整体水平下降,浪费时间和资源。因此,管理层应该严格筛选人才,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来,提高整个团队的竞争力和效率。 此外,这个寓言也对于领导者们提出了警示。在选择人才时,不应该只注重个人喜好,而是应该更多地考虑人才的实际能力。毕竟,人才是一个公司或团队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具备优秀的人才,才能够推动整个公司或团队不断前进。 最后,我们应该自觉遵守诚信、真实的原则,不要做滥竽充数的人。只有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才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启示详情»


译文及注释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史记·乐书》载:“齐国有宣王,使人求得好箫,必得三百人而后可奏。” (译文:《史记·乐书》中记载,齐国的宣王命人搜寻好的竽子,如果要演奏,必须要三百人以上的合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 《列仙传》记载了南郭处士:“南郭善鼓琴,闻齐宣王好箫,乃自请往吹之。宣王大喜,使者持节拜受南郭,赐以粟帛。” (译文:据《列仙传》记载,南郭处士擅长弹奏琴,听说齐宣王喜欢竽音,于是自请前去演奏。宣王非常高兴,派使者前往拜访,并向他馈赠了许多粮食、丝绸等物品。) 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史记·韩非子治世》记载:“宣王时,南郭处士吹箫,宣王喜之,授以数百之粟,南郭遂往住于寺中,凡九岁。至湣王时,欲得南郭以吹箫,则一遇而不玷,定闻而已。” (译文:《史记·韩非子治世》中记载,在宣王时代,南郭处士曾给宣王吹奏竽音,宣王非常喜欢,赏赐他大量粮食,南郭处士于是住在寺庙里长达九年。但当湣王继位后,若要让南郭处士吹奏竽音,便只能是偶然遇到他,没有什么安排了。因此南郭听闻这一消息后,便逃离了齐国。) 译文及注释详情»


韩非简介: 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汉族,韩国公子,出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