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及注释:
燕王喜欢微小巧妙的东西,卫人建议以棘刺的尖端作为母猴的模型。燕王同意,并用五辆车的财物来养活它。王说:“我把观众看作棘刺的母猴。”客人说:“如果君主想观看它,必须半年不进宫,不喝酒吃肉,等到雨过天晴,早晚之间才能看到母猴。”燕王因此养了卫人,无法看到母猴。郑国有一个铁匠,对燕王说:“我是一个削铁的人,对于微小的东西,必须用削铁的方法来处理,而所削的东西必须比削铁的东西大。现在棘刺的尖端不容易削,难以处理。让王试试观众的削铁,能不能处理棘刺的尖端,就不知道了。”王说:“好。”对卫人说:“客人是棘刺的母猴,怎么处理?”卫人说:“用削铁的方法。”王说:“我想看到它。”客人说:“请让我去取它。”然后逃跑了。
注释:
燕王:春秋时期燕国的国王。
微巧:指燕王善于琢磨微小的事物。
卫人:指燕国的一位官员。
棘刺之端:指母猴的乳头。
五乘之奉:指燕王给予卫人的丰厚待遇。
观客:指燕王的官员和贵族。
晏阴之间:指早晨和傍晚之间。
台下之冶者:指在燕王的宫廷中从事雕刻、铸造等工艺的人。
削:指用刀或其他工具削去物体表面的一层。
治:指修整、整理。
舍取:指放弃、抛弃。
译文及注释详情»
寓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专门吹牛皮的人,他们以此欺骗他人,达到个人目的。这些人不顾事实根据,随意吹出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肥皂泡,让人们无从辨别真假。这种行为不仅对个人造成了伤害,更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让社会和谐变得脆弱起来。
然而,这些人最终都会受到惩罚。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珍视的是真实、正义和诚信,而吹牛皮、说大话的人往往会被视为不可信的人,失去信用和信任。这就意味着,他们在与别人交往、合作或互动时,可能会遭受到拒绝、排斥甚至追究惩罚的后果。
所以,我们要警惕这种吹牛皮、说大话的行为,不让自己被欺骗。同时,也要以诚信为本,保持真实和客观,让自己成为值得信任的人,与人相处更加和谐,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寓理详情»
译文及注释:
燕王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有个卫人请求用棘刺的尖端雕刻猕猴,燕王很高兴,用三十平方里土地的俸禄供养他。
【注释】
燕王:战国时期燕国的君主。
小巧玲珑:形容物品小巧玲珑、精致可爱。
卫人:即卫朝,是古代中国卫国的人民,因卫国被齐国所灭后,流落到各地而得名。
棘刺:植物的长刺,常用作雕刻工具。
俸禄:官员领取的俸禄,也即薪水。
燕王说:“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弥猴。”卫人说:“君王要想看它,必须在半年中不到内宫住宿,不饮酒吃肉。在雨停日出、阴晴交错的时候再观赏,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母猴。”
【注释】
弥猴:猴子的一种,古时称“猕猴”。
内宫:皇帝、王侯的寝宫,也即后宫。
燕王因而把这个卫人供养了起来,但不能看他刻的猕猴。
【注释】
供养:供给生活必需品,赡养。
郑国有个为国君服杂役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削刀的人。各种微小的东西一定要用削刀来雕刻,被雕刻的东西一定会比削刀大。现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纳不下削刀的刀锋,削刀的刀锋难以刻削棘刺的顶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削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东西也就清楚了。”
【注释】
郑国: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地区。
为国君服杂役:表示这个铁匠是为国家效劳的,服从国君的命令,提供各种杂物。
削刀:一种用于雕刻工艺品等细致物品的刀具。
燕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人说:“你在棘刺尖上制作猕猴,用什么来刻削?”卫人说:“用削刀。”燕王说:“我想看看你的削刀。”卫人说:“请您允许我到住处去取削刀。”趁机就逃跑了。
【注释】
趁机:利用这个机会。
逃跑:离开、逃走。
译文及注释详情»
韩非简介: 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汉族,韩国公子,出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