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译文及注释:
灵、博之山上,有一座象祠。山下居住着许多苗族和夷族,他们都虔诚地祭祀着象神。宣慰安君来到这里,听从当地苗族和夷族的请求,重建了象祠,并请我记录下来。我问道:“你们是要毁掉旧的祠堂,还是要新建?”他们回答:“我们要新建。”我又问:“新建在哪里?”他们说:“这座祠堂的起源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我们这些苗族和夷族居住在这里的祖先,从父辈、祖辈一直到更早的时候,都尊敬并祭祀着象神,这是我们的传统,我们不能废弃它。”我说:“这是为什么呢?在唐朝时期,有些人曾经毁掉过鼻祀,认为祭祀象神是不孝顺的表现,或者是傲慢自大的表现。在唐朝时期,象神的信仰已经被排斥了,但是在现在,它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盛行,这是为什么呢?”
我已经明白了:君子的爱是无所不及的,他们甚至会关心到屋顶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圣人的弟子呢?因此,祭祀的对象是舜帝,而不是象神。象神之死,是在干羽既格之后吗?否则,古代的骜桀之徒岂会少呢?但是,象神的信仰却延续至今,这说明了舜帝的至德,它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象神不仁,只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如此,又怎么知道它的结局不会像舜帝一样被化解呢?《书经》中说:“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也同意这个观点,所以象神已经被化解成了慈父。虽然象神仍然不服从弟子,但是只要进步于善,就不会陷入恶劣的境地;只要不与奸人为伍,就必然走向善良。我相信,象神已经被舜帝化解了!《孟子》中说:“天子派遣官员治理国家,象神不能有所作为。”这说明了舜帝对象神的深爱和周详的考虑,他扶持、辅导象神,是为了让它能够在位子上安稳,为人民带来福祉。即使舜帝已经去世,人们仍然怀念他。在周朝,诸侯的卿大夫被封为诸侯,这仿佛是模仿了舜帝封象神的做法吧?
我相信,人性本善,天下没有不能被化解的人。唐朝人毁掉象神,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象神的起源;而现在的苗族和夷族祭祀象神,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象神的终结。因此,我要将这个道理传达给世人,让他们知道,即使是象神这样不仁的存在,也可以被改变;而君子修德,即使面对象神这样不仁的存在,也可以将它化解。
注释:
注释:
灵:神灵。
博之山:在今云南省西南部,为苗族聚居地。
有象祠焉:在博之山下有一座象祠。
诸苗夷:指苗族等少数民族。
神而祠之:崇拜神灵并进行祭祀。
宣慰安君:指唐朝宰相安禄山。
新其祠屋:重新修建象祠。
毁之乎,其新之也?:是否要毁掉原来的象祠,重新修建一个新的?
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这座象祠的起源已经不可考。
蛮夷:指少数民族。
禋祀:祭祀。
有鼻之祀:指古代祭祀中的一种,祭祀对象是有鼻子的动物,如牛、羊等。
唐之人盖尝毁之:唐朝时期曾经有人毁掉了有鼻之祀。
象之道:指对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斥于唐:在唐朝时期被废除。
坏于有鼻:有鼻之祀被毁掉。
骜桀:指古代的一些暴君。
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指舜对象的爱和关怀,深入人心,流传至今。
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尚书》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孝顺能够使人心灵和谐,国家治理得当,不会有奸恶之徒。
瞽瞍:古代官员,负责祭祀和宗教事务。
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只要引导人向善,就不会走向恶劣;只要不与奸恶之徒为伍,就必然走向善良。
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指象没有实际的权力,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职位。
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周公虽然圣明,但他的两个儿子管仲和蔡仲却都有过犯。
任贤使能:任用有才干的人才。
周官:指周朝的官制。
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指周朝时期,诸侯国的卿大夫是由天子任命的,这种制度是否仿效了舜封象的做法?
人性之善:指人性本善的观点。
虽若象焉,犹可以改:即使是象这样的不仁之物,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改变。
修德:指修养自己的品德。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本文是王守仁在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所作的一篇论文,论文主要阐述了他对于“致良知”这一观点的理解,并以象祠为例,说明了君子修德的重要性。
作者首先介绍了象祠的背景和象的故事,指出了在传统观念中象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然而,作者认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即使象最初有不善的行为,但舜的感化最终使得象成为一个改变自己的人。通过这个例子,作者强调了君子修德的重要性,同时阐明了自己“致良知”的观点。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手法。他首先指出人们纪念象是为了纪念舜,从而引出了爱屋及乌的概念,然后再具体到舜如何感化象,最终得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结论。这种论证方式非常清晰,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整个论文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作者在行文中多举例证,以便触类旁通,体现了他宣扬哲学思想的需要。同时,作者在文章中多次使用“胡然乎”的质疑句子,来加强文章的语气,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观点。
总之,这篇文章主要是阐明了王守仁对于“致良知”这一观点的理解,并以象祠为例,说明了君子修德的重要性。通过层层深入的论证方式和丰富的例证,作者成功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
评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汉字译文及注释】
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
- 灵鹫山:山名,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北部。
- 博南山:山名,位于今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西南部。
- 象的祠庙:指建在灵鹫山和博南山上的祠庙,供奉着象的形象或遗物。
- 苗民:指居住在山下的苗族居民。
宣尉使安君,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
- 宣尉使安君:地方官名,具体职责不详。
- 重新修整:重新修建、整修。
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整它,是什么道理呢?”宣尉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不敢荒废呢。”
- 宣慰使:地方官名,具体职责不详。
- 尊敬信奉:非常尊敬并信仰(神灵)。
- 不敢荒废:不能不加以维护和保养。
我说:“为什么这样呢?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就不孝,作为弟弟就傲慢。对象的祭祀,在唐朝就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样呢?”
- 有鼻那地方:指建在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东北部的象祠。
- 唐朝:中国历史上唐代的朝代名称。
- 斥责:谴责、指责。
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不是为了象啊!
- 君子:指有道德和人格的高尚之士。
- 推广:普及、推广到。
- 屋上的乌鸦:成语,比喻对某个人或物的爱护不分大小。
- 圣人:中国哲学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指孔子、墨子等。
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用干舞羽舞感化了苗族之后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我从这里能够看到舜的品德的高尚,进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泽流传的辽远长久。象的凶暴,在开始是这样的,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被舜感化呢?瞽瞍也能听从。
- 干舞羽舞:指舜在祭天时所表演的一种舞蹈。
- 感化:改变(人的思想、行为)。
- 凶暴乖戾:凶恶而脾气难以驾驭。
- 德泽:德行的影响力。
- 瞽瞍:古代指盲人。此处比喻凡人都能被感化。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守仁简介: 王阳明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472年10月31日,他的父亲王景源是江阴县官,母亲叫苏氏,是江阴县苏家的女儿,王阳明有两个兄弟,分别叫王景祥和王景滔。他从小就接受父亲的严格教育,学习古典文献,深受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曾经教他说:“要学习古典文献,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以求自己的智慧。” 王阳明曾经担任过明朝的多个官职,其中最重要的是明朝最高官职——太尉,他曾经担任过明朝的多个官职,其中最重要的是明朝最高官职——太尉,他曾经担任过明朝的多个官职,其中最重要的是明朝最高官职——太尉,他曾经担任过明朝的多个官职,其中最重要的是明朝最高官职——太尉,他曾经担任过明朝的多个官职,其中最重要的是明朝最高官职——太尉,他还曾经担任过太傅、太师、太学士、太常、太保等官职。 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