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路入南中》拼音译文赏析

  • nán
    xiāng
    ·
    nán
    zhōng
  • [
    dài
    ]
    ōu
    yáng
    jiǒ
  • nán
    zhōng
    guàng
    láng
    àn
    huā
    hóng
    liǎng
    àn
    rén
    jiā
    weī
    hòu
    shōu
    hóng
    dòu
    shù
    xiān
    xiān
    tái
    shǒu

原文: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相关标签:婉约写景

译文及注释
路进入南方中部,桄榔树叶密密地遮盖着,蓼花绽放着鲜红色。两岸的人家在微雨后,收割着红豆,树下的女子轻轻地抬起白皙的手。
注释:
路入南中:指作者走进南方地区。

桄榔叶:桄榔是一种常见的南方植物,其叶子呈椭圆形,有光泽。

暗蓼花红:蓼是一种野生植物,花色多为红色。

两岸人家微雨后:指两岸的房屋在微雨后显得更加清晰。

收红豆:红豆是一种常见的南方作物,指农民正在收割红豆。

树底纤纤抬素手:指女子在树下轻轻地抬起素手,可能是在采摘或者是在等待某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南乡子》是欧阳炯和李珣两位花间词人所作,词中充满了对南方风物的描绘,为花间词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整首词以“路入南中”开篇,点明了南方的地区。接下来的描写中,桄榔枝叶茂密阴浓、蓼花淡红等元素无不勾勒出南中地区的特有景色。 在词的后半部分,“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这样的描述将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现出南方的生活气息。而“树底纤纤抬素手”这句诗更是将劳动场面生动地描写出来,形象十分鲜活。 《栩庄漫记》曾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进行评价,认为这些词多写炎方风物,但能写出如此真实、朴实而不俚的物象,并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所作的词可谓同音者矣。在《花间集》中,这样充满韵味和情致的南方风土人情词作,是非常珍贵的。 鉴赏详情»


注释
1. “南中”是一个泛指中国南方的词汇。其中,王勃在他的诗《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中写道:“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2. “桄榔”是一种南方常绿的大型乔木,树干高大。据《述异记》所述,在西蜀石门山上有一种叫做“桄榔”的树,其皮里出屑类似于面粉,可以制成饼,食用后与正常面食相似,因此被称为“桄榔面”。此外,“蓼”是一种水草。 3. “红豆”产于岭南地区的红豆树,在秋季开花,其果实成豆荚状,内有如碗豆大小的子,颜色鲜红。在古代,人们用红豆象征相思之物。王维在他的诗《相思》中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详情»


欧阳炯简介: 896年-971年,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曾在孟昶时期担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被授予散骑常侍的职位,并且工作于诗文创作,特别擅长词,也善长演奏笛子,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