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译文及注释: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纳兰性德的这首小词在写作手法上别具一格,虽然仍以景下情为主要表现方式,但在角度上有所变化。该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述着征途之景,下片则是虚拟出的闺中情景。整首词洋溢着十足的浪漫气息,情感丰富,引人入胜。
在词的上片中,纳兰性德运用了自己的视角进行描写,读者仿佛可以看到作者亲身走过的那些风景,感受到他走过的路途中的种种感受和想法。这样的描写使得词意更加深入人心,读者可以从中更加真切地领会到作者的感受和情感。
而在词的下片中,纳兰性德却换了一个角度,将自己的视角转移到了一位闺中人身上,借此虚拟出一个情景。这种借助想象写出的情景弥补了上片中景物描写所不能展现的内在情感,更加突显了浓郁的情调。
总体而言,这首小词以其别致的写作手法和浪漫的情感风格吸引了众多读者。纳兰性德在创作中尝试了新的角度,成功地营造出旅途中的孤寂和思念,这使得整首词更加深刻隽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赏析详情»
注释:
这段话主要是对古人的服饰、习俗和文学形式进行注释。
“短衣匹马”这里指的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射习俗,他们通常穿窄袖的短衣来方便骑射,所以称之为短衣。此处表达的是人们在征途上奔驰的场景。
“却愁二句”这两句话意思是等到旅伴回来时,夜晚坐在灯前述说别离之苦反而会使人更加悲伤。李白的《江夏行》中也用过类似的表达:“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拥髻”是指女性把头发盘在脑后,用手捧持住。苏轼《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处以诗戏之》中的“拥髻无言怨未归”,是形容女子在漂泊异地感到凄凉和无助的心情。
注释详情»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出生于满汉融合时期,家庭有贵族背景,兴衰与王朝国事有关。他曾在宫廷任职,但渴望过平淡的生活,他的诗词创作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他的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