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咏柳》拼音译文赏析

  • dàn
    huáng
    liǔ
    ·
    yǒng
    liǔ
  • [
    qīng
    ]
    lán
    xìng
  • sān
    mián
    weì
    xiē
    zhà
    dào
    qiū
    shí
    jié
    shù
    xié
    yáng
    chán
    gēng
    céng
    wǎn
    líng
    bié
    weí
    píng
    fēng
    juàn
    kōng
    qiè
  • cháng
    tiáo
    qīng
    zhé
    xiǎo
    hèn
    qiàn
    shuō
    jìn
    piāo
    líng
    yóu
    zhāng
    tái
    hóng
    bǎn
    qiáo
    kōng
    jiàn
    qún
    rén
    jiù
    xiǎo
    fēng
    cán
    yuè

原文: 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絮己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相关标签:咏物

译文及注释
三次睡眠还未结束,忽然到了秋季。一棵树上的斜阳,蝉鸣更加哀婉,曾经在灞陵别离。自己像萍叶一样随风飘荡,感觉空虚凄切。

长条不要轻易折断,苏小恨倾诉心事,尽情飘散,像游荡在章台的客人。红板桥空荡荡的,溅湿了裙子的人已经离去,只剩下残月和清晨的微风。
注释:
三眠未歇:指夏天的三个节气(夏至、小暑、大暑)还没有结束。
乍到秋时节:突然来到秋季。
一树斜阳:夕阳斜照的一棵树。
蝉更咽:蝉鸣声渐渐消失。
曾绾灞陵离别:曾经在灞陵别离。
絮己为萍:自己像萍一样漂泊无定。
风卷叶:风吹走了落叶。
空凄切:空荡荡的凄凉。
长条莫轻折:指不要轻易放弃。
苏小恨:指苏小妹,是唐代女词人。
倩他说:请他说。
尽飘零:全部飘散。
游冶章台客:指游历在外的文人。
红板桥空:红板桥空荡荡的。
溅裙人去:溅湿了裙子的人已经走了。
依旧晓风残月:依然是清晨的微风和残月。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纳兰性德、赏析、秋初之柳 纳兰性德的这首诗作品,名为《秋柳》。此诗共四句,句式为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咏叹秋初之柳,表达了凄凉、孤独的情感。 从诗的上片可以看出,诗人所咏的是秋初之柳。弱柳初秋,一派凄切悲凉之景,正是秋天悲凉气息的体现。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到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秋意渐浓的花园之中。 而下片,则将柳枝作为孤寂无依之象,借助柳托恨,表达了对失去亲友和离别的痛苦之感。"无限楼空人去"此句更是深刻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哀伤。 总之,纳兰性德在这首诗中运用精湛的艺术手法,通过对秋初之柳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动,使人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亲友离散之事,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 赏析详情»


注释
纳兰性德所提到的这些词语和典故,与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详细注释: 1. 三眠:指柽柳,又名人柳,生长在江南一带。它的枝条柔弱,轻盈,在微风中摇曳不定,时常俯伏在地。据《三辅故事》记载,汉代苑中有一种形状像人的柳树,叫做人柳。据说这棵柳树每天要三次伏倒,三次起立。 2. 灞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地。唐代诗人李白曾在《忆秦娥·娄山关》一首诗中写道:“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里的“灞陵”指的就是文帝的陵墓所在地。 3. 苏小恨:苏小恨是一个文学典故中的人物,比喻因离别而感到怀恨之情的女子。这个名字来源于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暮投瑶台,宫水晶荧。玉户帘中卷不去,遥望洞庭山水,飞鸟绕、碧云深处。问君能有几许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几时见,几时赊?\n苏小小,南楼西借问汝家在何处?—— 汝可念,归来小妇人,不打湘南的秋思!” 4. 倩:表示请求或请求等意思。 5. 章台:这里指的是古代妓院和舞台。唐代诗人杜牧曾写道:“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夜涨秋池。半人休息笼中睡,半鬼敲门雨外啼。”其中“红楼”即妓院,“香灯”指的是其中点缀的蜡烛或香火,“笼中睡”代表这里的女子还没有上班,而“半鬼敲门雨外啼”则像是在描绘这儿的不祥气氛。 6. 红板桥:是指一座红色木板建造的桥梁,此处代表情人分别之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杨柳枝词》中写到:“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晖。”这里的“红板江桥”就是情人相逢分别之处。 7. 溅裙人:是指女子或情人的代称。据《北齐书·窦泰传》记载,窦泰的母亲在怀孕期间一直没有生产,巫师告诉她要到河边洗裙子,然后孩子就会很容易出生。后来,“溅裙”逐渐成为分娩顺利、幸福生育的象征。唐代诗人李商隐也曾在《柳枝词序》中提到这个典故,其中写到:“寻常世上人,惟有溅裙女。故君子亦有所望焉,谓溅裙异于溅水,不为清浊类也。”意思是说,寻常人都希望自己能迎娶一个不同寻常的美丽女子。 注释详情»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出生于满汉融合时期,家庭有贵族背景,兴衰与王朝国事有关。他曾在宫廷任职,但渴望过平淡的生活,他的诗词创作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他的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