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译文及注释: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过龙堆。阴沉的夜晚,这景象总是令人悲伤。等到中宵时分起舞,无人的地方,那里有村鸡?只应该是,金笳暗暗地敲打,泪水沾湿了衣衫。
必须知道,历史的胜负如同棋局,翻覆不定。叹息着纷纷扰扰的争斗,回首时已成为非。只剩下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碑残石。岁月匆匆,与江水混同,流去了多少,何时才能回来?
注释:
堠:古代城墙上的楼台。
雪翻鸦:雪花飞舞,乌鸦在其中翻飞。
河冰跃马:河水结冰,马匹在上面跳跃。
惊风吹度龙堆:狂风吹过龙堆,使得景色更加惊险。
阴磷夜泣:阴暗幽冷的夜晚,仿佛有泪水落下。
中宵:深夜。
金笳:古代乐器,形似笛子。
青史:历史上留下的名人事迹。
断碣残碑:古代碑文残缺不全的石碑。
年华:时光。
混同江水:与江水混同流逝的时光。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满庭芳》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所作的一首词,也被称为《锁阳台》、《江南好》等。该词描绘了一个古战场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哀怨和痛苦。整篇词共分为上下两片,每片十句,共九十五字,属于双调体裁。
上片以景语描写古战场的景象,借以表达诗人的哀怨之情。前五句写出古战场的荒凉、寂寞,以“总堪悲”收尾,另引起人们的共鸣,引发阵阵感伤之情。下句则描述了中宵起舞的爱国之心,但是“那有村鸡”这句话却暗示了无力回天的局面,令人倍感伤怀。接下来用金笳声声的形象将主题更加凸显,令人感到悲壮,情感更加深沉。
下片则是对上片的反思和情感的升华。诗人认为,古今之事都是虚无的,没有任何永恒的存在,在时间的洪流中都将成为空无一物,所有纷争都将消亡,唯有留下几行青史和断碣残碑。这种认知虽然暗示了消极的意境,但是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痛和哀伤。
总体而言,《满庭芳》以情感为主题,通过古战场的荒凉景象描写,表达了诗人的哀怨和痛苦。同时也反映了时光流转、历史消逝等深刻的思考。这首词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赏析详情»
注释: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纳兰性德所提到的七个词语进行详细的注释,下面一一解释:
1. 堠雪三句:堠为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谓记里程的土堆。龙堆,沙漠名,即白龙堆。《汉书·匈奴传》扬雄谏书云:“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注:“孟康曰:‘龙堆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埤者丈,皆东北向,相似也,在西域中。’”
这段话主要是介绍了堠雪三句中的“堠”和“龙堆”这两个词语的来源和含义。堠被用来指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是记里程的土堆。而龙堆则是沙漠中的一个名字,也就是现在的白龙堆。在《汉书·匈奴传》中提到了白龙堆,以此来警告康居和乌孙不能越过这个地方去寇西边。
2. 阴磷:即阴火,磷火之类,俗谓鬼火。
这里介绍了阴磷的含义,指的是类似于阴火、磷火的一种现象,也被俗称为鬼火。
3. 中宵起舞:《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这段话讲述了中宵起舞的故事以及其在文学中的应用。在《晋书·祖逖传》中,讲述了祖逖和司空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得这个声音并不是很讨厌,因此祖逖便起舞了。而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则表达了对中宵舞的赞美。
4. 金笳:指铜笛之类。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刘禹锡《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这里介绍了金笳这个词语的含义,指的是铜笛之类的一种乐器,类似于笛子。在刘禹锡的《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中,描述了日暮的时候,人们用金笳来吹奏音乐,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
5. 须知三句:谓要知道古今的世事犹如棋局,或胜或负,翻覆无常。
这里讲解了须知三句这个词语的含义,指的是要知道古今的世事犹如棋局,有胜有负,而且翻覆无常。
6. 蛮触:《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后有“触蛮之争”之语,意谓由于极小之事而引起了争端。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之争蜗角中。”
这里讲述了蛮触这个词语的含义,指的是《庄子·则阳》中所提到的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两个国家因为极小的事情而引起了相互争斗的战争。而在白居易的《禽虫十二章》中,也提到了蛮触之争的事情。
7. 混同江:指松花江。见《清一统志·吉林一》:“混同江,在吉林城东,今名松花江。”
这里主要讲述了混同江这个词语的含义,实际上是指现在的松花江。在《清一统志·吉林一》中提到了混同江,说明它位于吉林城东,而现在已经被更名为松花江。
注释详情»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出生于满汉融合时期,家庭有贵族背景,兴衰与王朝国事有关。他曾在宫廷任职,但渴望过平淡的生活,他的诗词创作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他的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