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译文及注释: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太阳照耀云间五彩的灵芝,鸳鸯宫的瓦片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碧绿色。西山晴朗的雪景激发了新的诗篇。焦土已经经历了三个月的火灾,但仍有残花在万年树枝上绽放。等到江令再次独自来到这里时,景色或许已经大不相同。
注释:
日射云间五色芝:指阳光照射在云彩之间,形成五彩斑斓的景象,比喻景色美丽。
鸳鸯宫瓦碧参差:鸳鸯宫是唐代宫殿,瓦片呈现出碧绿色,参差不齐的排列,形成美丽的景象。
西山晴雪入新诗:指西山晴朗的天气下雪,这样的景象可以成为新的诗歌素材。
焦土已经三月火:指大火烧焦了土地,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残花犹发万年枝:指即使花儿凋谢,但是它们的枝干仍然存在,比喻事物的本质不会改变。
他年江令独来时:指江令(唐代诗人李白)将来会独自来到这里,再次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是元代著名词人元好问的一首词作品,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国家沉浮的深刻感慨。全文分上下两片,上片借眼前之景,回忆金朝昔日盛况,写出了皇宫五色神芝、宫殿鸳鸯碧瓦的昌盛景象,令人感叹金朝的辉煌。而下片则转写现实,描述了蒙古军的侵略和焚城掠地,写出了故都的悲惨遭遇以及物是人非的苍凉之感。最后,作者以亡国入隋的江令为自喻,表达了独自重游故都、怀念旧时的沉痛心情。
元好问在这首词作品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景生情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真实而艰难的历史时刻。尤其是通过“五色神芝”、“宫殿鸳鸯碧瓦”这些词语所呈现的豪华气派和气势恢宏,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深刻地突显出现实中的悲壮感。
而本文最为出彩之处,是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做出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出人们对历史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的热爱。作者用“焦土”二句形象地写出故都被焚为焦土的情景,令人心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无尽忧伤。
总之,元好问通过这首词作品,凭借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功地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之情,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体味到历史的沧桑巨变以及国家兴衰的悲剧,具有很高的文艺价值和思想内涵。
赏析详情»
注释:
这段内容大致描述了五个事物,下面为您逐一阐释和补充注释:
1. 五色芝:又称灵芝,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被传统医学认为有助于益精气、强筋骨、延缓衰老等功效。在古代,人们常将其视为珍贵的神草,有“千金之草”、“不老长寿之草”等美誉,因此也被视为是吉祥的象征。元好问在这里写作五色芝,实际上就是指灵芝。
2. 鸳鸯宫瓦:鸳鸯形容的是一对配偶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鸳鸯宫瓦则是形容古代宫殿屋顶上的瓦片造型,因相互交错或对峙而得名。这种瓦片的造型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很常见,被视为是高雅华贵的象征。
3. 西山晴雪:西山是指北京市西南部的一座山,是古代京城的重要地标之一。晴雪则是形容下雪时天空晴朗的景象。元好问所说的“西山晴雪”则是他自己曾经写过的一篇诗歌题材。这个诗题的出现在这里,可能是为了突显作者对北京及其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4. 三月火:指公元前207年,秦朝首都咸阳被项羽夷平之后发生的一连串破坏性事件。当时,项羽率军放火烧毁大量建筑,在咸阳地区肆虐三个月之久。因此,人们后来把这场浩劫称为“三月火”。
5. 江令:江总(527年-598年),南朝梁代官员。他曾担任过尚书令等高官,并且与陈朝末期的皇帝陈叔宝关系密切。然而,他并不重视自己的工作,常常游手好闲、逍遥自在,因此被他的同事视为无能之辈。不过,他却有着一定的文学才华,因此也被视为南朝文学史上的一位名家。在这里,元好问把自己比作江令,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和江总一样,有文学上的天赋,但并不追求实现官位或者政治上的成就。
注释详情»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 元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