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
译文及注释:
雨停了,梧桐树上的雨滴也渐渐收敛,我不禁回忆起从前的往事。我摘下花来,想要消除心中的怨恨和过去的风流往事。
帘影中的碧桃花已经凋谢,人也已经离去,只留下了青苔覆盖的小径上的履痕。我不知道月亮在哪里,只觉得它像一把弯钩。
注释:
雨歇:雨停了。
梧桐:一种树木,古时常用来比喻高贵的人物。
泪乍收:泪水开始收敛。
遣怀:发愁、思念。
翻自忆从头:回忆起从前的事情。
摘花:指纵情享乐。
销恨:消除心中的怨恨。
旧风流:指过去的风流事迹。
帘影:窗帘的影子。
碧桃:桃花的一种,颜色偏绿。
屧痕:鞋印。
苍藓:一种苔藓,常生长在石头上。
径:小路。
两眉何处月如钩:形容人物眉毛弯曲如钩,如同月牙一般。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词中之龙”。他的作品创作背景多样,有的是描写自然风光,有的是抒发人生感慨,也有的是表达对旧日情感的思念。据史籍记载,在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中,有许多女子出现在他的诗词里,其中不乏一些早已逝去的恋人。
这首词从内容来看,大概是纳兰性德写给他早年曾爱恋过的一位女子的。在青梅竹马的表妹、生死患难的卢氏之前,纳兰性德很可能曾有过一段与“惊鸿照影”的美人相恋的经历。然而,由于史籍已无从可考,我们无法得知具体情况。但是,从词中深切的思念表达和岁月悠长的描写来看,可以想象得到纳兰性德对这位女子的爱恋之深。
纳兰性德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首词里,他用深沉的情感与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的爱情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一情感主题与纳兰性德其他的作品有很大的相似性。
总之,纳兰性德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至今已无从得知,但从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来看,它体现了词人对逝去的爱情的真挚思念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词人内心深处真挚情感的流露。
创作背景详情»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出生于满汉融合时期,家庭有贵族背景,兴衰与王朝国事有关。他曾在宫廷任职,但渴望过平淡的生活,他的诗词创作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他的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