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及注释:
小娃驾着小艇,偷偷采摘白莲花回来。
不想隐藏踪迹,像漂浮的萍水一样自然展开。
注释:
小娃:指年幼的男孩。
撑小艇:用桨撑小船。
偷采白莲:偷偷地摘取白莲花。
藏踪迹:隐藏自己的行踪。
浮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
一道开:一起漂开。
译文及注释详情»
写作背景:
这篇诗歌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唐代,池塘中的荷花是非常普遍的景象,而且因为荷花姿态优美、色彩艳丽而备受赞美。白居易也曾经写过很多描绘荷花的诗歌,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的著名诗句。
这首《闲情赋》则是白居易随意写下的一首小诗,他用诗句简洁明了地描绘出了一个小男孩偷摘莲蓬的情景,同时还点出了小男孩没有藏好行踪的悲哀。白居易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取灵感,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这首诗以平淡的文字和朴实的形象展示出夏日村庄里的自然风光和远离尘世的宁静。
写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赋得白莲》,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作为一位早期的文学家,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对儿童生活的深切关注,通过对小主人公的心理刻画,将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整首诗就如同一组镜头,从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着生动的景物描述和行动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此,感受到了小孩儿偷采白莲时的兴奋和快乐。而小主人公的形象也十分栩栩如生,他的天真幼稚和淘气可爱形象,让人们不禁笑出声来。
此外,诗人还精准地捕捉了小主人公瞬间的心情变化,勾画出了一幅采莲图。小主人公一开始瞒着大人偷偷划着小船去采莲,当他采到白莲后,兴奋得竟忘记了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这样细致逼真的描写,更加突出了小主人公的可爱形象和诗中情趣。
总之,白居易的《赋得白莲》作者通过对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的生动描绘和对小主人公的精准心理刻画,展现了他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和热爱。这首诗以通俗易懂、富有韵味的方式,让读者在品味诗歌之余,也不禁回忆起那段充满童趣的时光。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白居易、汉字译文、注释、小孩
二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这段文字可以整理为:
一个小孩子划着小船,悄悄地采了些白色的荷花回来。他不知道怎样隐瞒行踪,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小船划过时形成的印迹。
注释:
- 小孩子:指未成年的孩子。
- 小船:指一种小型水上交通工具。
- 白莲:荷花的一种,花朵洁白无暇。
- 隐瞒行踪:计划、策划好的行动,避免让人发现。
- 水面的浮萍:顺应水流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
- 印迹:指事物通过接触表面留下的印痕或记号。
译文及注释详情»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