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拼音译文赏析

  • yǒng
    huái
    怀
    shǒu
    ·
    sān
  • [
    táng
    ]
  • qún
    shān
    wàn
    jīng
    mén
    shēng
    cháng
    míng
    feī
    shàng
    yǒu
    cūn
  • tái
    lián
    shuò
    liú
    qīng
    zhǒ
    xiàng
    huáng
    hūn
  • huà
    xǐ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
    huán
    peì
    kōng
    guī
    yuè
    hún
    (
    yuè
    zuò
    yuè
    )
  • qiān
    zài
    pa
    zuò
    fēn
    míng
    yuàn
    hèn
    zhōng
    lún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夜月一作:月夜)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群山万壑向荆门赶来,生长着明妃的故乡还有村庄。
曾经去过紫台,穿越了漫长的沙漠,如今只留下青冢,面向黄昏。
画像上的春风面容难以辨认,环佩空归,夜月中的灵魂归来。
千年前的琵琶曲中,胡人的语言清晰可辨,怨恨之情在曲中得以表达。
注释:
群山万壑:指荆州地势崇山峻岭,沟壑纵横。
明妃:指王昭君,汉武帝的宠妃,被迫远嫁匈奴,后归汉。
紫台:指汉武帝的行宫。
连朔漠:指北方的辽阔荒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画图省识:指画像能够认出人物。
环佩:指王昭君的饰物。
夜月:指月亮在夜晚的时候。
琵琶:指王昭君的乐器,也是她的代表性符号。
胡语:指匈奴的语言。
怨恨曲:指王昭君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她的怨恨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