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感兴》拼音译文赏析

  • diǎn
    jiàng
    chún
    ·
    gǎn
    xìng
  • [
    sòng
    ]
    wáng
  • hèn
    yún
    chóu
    jiāng
    nán
    jiù
    chèng
    jiā
    shuǐ
    cūn
    shì
    yān
  • tiān
    zhēng
    hóng
    鸿
    yáo
    rèn
    xíng
    zhuì
    píng
    shēng
    shì
    shí
    níng
    shuí
    huì
    píng
    lán
    (
    lán
    tōng
    lán
    )

原文: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栏通:阑)


相关标签:宋词精选宋词三百首婉约写景

译文及注释
雨恨云愁,下雨的时候心情愁苦,云彩也显得忧愁。江南的景色依然美丽。水边的村庄和渔市,一缕孤烟细细地升起。

天空中飞过的鸿雁,从远处看就像一串串挂在天空中的珠子。回想起自己平生经历的事情,此时凝视着远方。谁能够理解我站在栏杆边的心情呢?
注释:
雨恨:指雨中的忧愁和不满。
云愁:指云中的忧愁和不满。
江南:指中国南方的地区。
依旧:仍然。
称佳丽:被称为美丽的地方。
水村:指水边的村庄。
渔市:指渔民的市场。
一缕孤烟细:指远处的一缕烟雾,非常细小。
天际:指天空的边缘。
征鸿:指南方的候鸟。
遥认:远远地看。
行如缀:像一串串的珠子。
平生事:指一生中的事情。
此时凝睇:此时凝视。
谁会凭栏意:谁会在栏杆上静静地思考。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词赏析所介绍的是北宋时期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作者为佚名。这首词以借景抒情、借情写景的方式,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雨景的清新和美丽,却又透出一丝孤独和无奈。 词开头的“雨恨云愁”,表现出词人所感受到的情绪和气氛。雨水绵绵不歇,云层绵叠,表现出深深的愁思和郁积。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恨愁之中,江南的自然景色依旧美丽。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通过描绘雨景,词人展现出江南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款款而飞等景象,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珍视。但即使在这样佳丽的景色之中,词人仍感到失落和不安。他看到了天际遥远的大雁,却无法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这触发了他对于“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表达了对未知和未来的无奈和不安。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出江南雨景的美丽和情感的多样性,透过自然景色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和生活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赏析详情»


赏析二
“雨恨云愁”,这首篇名《虞美人·听雨》的词,是佚名王禹偁所作。王禹偁是宋代文学家,他反对当时的华丽文风,主张回归简朴自然的诗词风格。留给后人的文集只有《小畜集》,而这首词则成为其唯一留传的词作。 通过细腻的笔触,这首词描绘了江南雨景的清新和美丽,却又透出一丝孤独和无奈。词开头“雨恨云愁”的主观感受,使词人的内心情绪得以外化。雨水绵绵不歇,云层绵叠,表现出深深的愁思和郁积。但即使在这恨愁之中,江南的自然景色依旧美丽。如王禹偁所说:“依旧还是那么美丽”,透露出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珍视。 上片以环绕在一起的雨幕为背景,描绘出村落渔市依次点缀在湖边水畔,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升起,奇峭苍劲的树木在雨中飞扬,距离远处,一行大雁振翮顺风而来。这些景象都被词人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以感性的方式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然而,在这美丽动人的景象之中,词人所想之处却是远方高飞的大雁。在古人眼中,大雁并不只是一种普通的鸟类,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在此词中,它们不仅象征着不归的故乡和难以追寻的过去,也表达了词人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了一种对未知和未来的无奈和不安。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清新的笔触,透过自然景色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感悟,它既是对生命和自然的珍视,也是对于当时社会和生活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赏析二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作者是佚名王禹偁,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后来授成武(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他又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在这个位置上,他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写下了这首篇名为《虞美人·听雨》的词作。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大概是在王禹偁担任长洲知县期间,他观察到了江南地区细腻的气候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雨水绵绵不断,云层层叠叠,愁绪难以消散;水边的村落和湖畔的渔市都呈现出一种孤独、沉静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看到了远方飞来的大雁,感受到了它们缓缓飞行的姿态,仿佛是一队队队列依次排列的壮观景象。 这首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旷远的天地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同时,它也是王禹偁对于当时社会和生活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雨绵绵:绵绵不断的雨;恨意:怨恨之意;云层层:层层叠叠的云彩;愁绪:忧愁的情绪;江南:地名,指江南地区,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上好:最好的。)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村落:村庄;湖畔:湖边;渔市:渔民聚居的市区;袅袅:形容飘动、腾升的样子;孤零零:孤单寂寞的样子;炊烟:烟雾,这里指从灶膛里冒出的炊烟。)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长途跋涉:长时间跋山涉水;鸿雁:鸟名,指候鸟中的大雁;水天相连:指天空和江湖水面相接的情景;遥远:远距离;款款:缓慢行进的样子;列队首尾连缀:像队列一样依次排列,头尾相连。)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事业:人生经历;征鸿:远方飞来的大雁;凝视:凝视观察;凭栏远眺:靠着栏杆看远处的景色;含意:内心的意义、感受。)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禹偁简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世称王黄州。他是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他的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