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丝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译文及注释:
丝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丝槐和烟柳点缀着长亭路,每一次分别都让人心痛。时间过得慢,烦恼难以消解。站在高城上回首,暮色笼罩,视线被云雾遮挡,不知道离别的人去了哪里。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在旅店解下马鞍,天色渐渐暗下来,回忆起叮咛的话语。内心的感情难以言说。躺在单薄的被子里,孤独地入眠,梦中回忆着静谧的人生,直到清晨的细雨。
注释:
丝槐:指细长的槐树。
烟柳:指烟雾缭绕的柳树。
长亭路:指漫长的别离之路。
恨:指离别之情。
取次:指分别时的告别。
日永如年:指时间过得极慢,像一年那么长。
愁难度:指忧愁难以消解。
高城:指高耸的城墙。
暮云遮尽:指夕阳下的云彩遮盖了视线。
目断人何处:指眼前的景象让人无法看清远方的去处。
解鞍旅舍:指卸下马鞍的旅店。
天将暮:指天色渐渐暗下来。
叮咛:指嘱咐、叮嘱。
一寸柔肠情几许:指深情厚谊难以言表。
薄衾孤枕:指孤独的睡眠。
梦回人静:指梦中回忆往事,周围静谧无声。
彻晓潇潇雨:指清晨时下着细雨。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本文是对佚名所作的《青玉案》这首词的一篇鉴赏。
该词在一些词家看来,不宜过多地追求和韵,因为这样难以使得情思与音律完美契合。但是,仍有许多人乐此不疲地运用和韵这个技巧,能够写出令人称赞的佳作。这首《青玉案》就是其中的代表,由于其结构紧密、音律优美而广受欢迎。
最初,贺方回根据另一首词《青玉案》中的句子改调创作了《横塘路》,而其结尾“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则成为传颂一时的名句。黄庭坚和贺方回交好,以黄为之作的《寄贺方回》表达了对其才华的高度评价。
可惜,公元1103年,黄庭坚被赵挺之和陈举构陷,被贬谪到宜州。他的兄弟黄大临为了送别,便依贺韵创作了《青玉案》。次年,黄庭坚到达了宜州,又依照贺韵创作了一首《青玉案》。惠洪年轻时是县小吏,由于黄庭坚欣赏他的聪慧,教他读书。当黄庭坚被流放过湘江时,惠洪曾经和他一起陪送,在船上度过了整整一个月,这足以见证他们之间深厚的交情。为了与庭坚兄弟唱和,惠洪也依谷韵创作了自己的《青玉案》。
这首词从“长亭惨别”到“旅舍苦思”,情景交融,内外共通。作者先写下了牵动人心的离别场面:长亭相送、绿槐烟柳,让人们深感离愁别绪。接着,词人在下阕表现旅店思妇怀念远方恋人,状物、比兴交织,深深地印刻在读者的心中。整篇词风格优美,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离愁别绪和对爱情的思念之情,令人感慨万分。
鉴赏详情»
注释:
惠洪、整理、补充注释、作者
以下是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词语进行解释整理:
【取次】指按照一定的次序,接连不断地推荐或介绍,引申为依照轮流次序、依次安排等含义。在金元小说中,取次经常指代某个角色或事物的次序或顺序。
【侵晓】指天色渐渐明亮的时候,比黎明前后稍微晚一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多用于描写时节,表达时间的过程和转变。
注释详情»
惠洪简介: 惠洪(1070-1128),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出生于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14岁父母双亡,家贫无依,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宋代著名诗僧,建炎二年(1128)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