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候蛩凄断》拼音译文赏析

  • qīng
    píng
    ·
    hòu
    qióng
    duàn
  • [
    sòng
    ]
    zhāng
    yán
  • hòu
    qióng
    duàn
    rén
    西
    fēng
    àn
    yuè
    luò
    shā
    píng
    jiāng
    liàn
    wàng
    jìn
    huā
    yàn
  • àn
    jiào
    chóu
    sǔn
    lán
    chéng
    lián
    guān
    qíng
    zhī
    yǒu
    zhī
    zhī
    duō
    shào
    qiū
    shēng

原文: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相关标签:秋天宋词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候蛩凄断:等待蝉声凄凉断续。
人语西风岸:听到人们在西风吹拂的岸边说话。
月落沙平江似练:月亮落下,沙滩平静,江水像一层细细的练子。
望尽芦花无雁:眺望到芦花已经凋谢,没有鸿雁飞过。
暗教愁损兰成:暗自教人愁苦,使兰花凋谢。
可怜夜夜关情:可怜的人夜夜关注情感。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只有一片梧桐叶子,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秋天的风声。
注释:
候蛩:秋天的蝉鸣声。

凄断:凄凉、悲伤。

人语西风岸:人们在西风吹拂的岸边说话。

月落沙平江似练:月亮落下去了,江面平静得像一层锻练的绸缎。

望尽芦花无雁:眺望了很久,没有看到一只雁飞过。

损兰成:损伤了兰花的成长。

夜夜关情:每个夜晚都牵挂着某个人或某种情感。

一枝梧叶:一片梧桐树叶。

秋声:秋天的声音,指秋天的风声、蝉鸣声等。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作为表现秋天的象征。而这里的“梧叶”更加深了秋意,表现出作者孤独、凄凉的情感。整首词以刚强中寓柔美,将悲愁、离别融为一体,奏响了一曲“秋之怨曲”,令人感受到深深的哀伤和无尽的思念。作者用极为简练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意境,展现出对故国沉沦、家园破落的感慨之情,从而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凸显出作者的爱国情怀和胸怀大志。整首词在艳丽的秋色中,展现了作者婉转、深邃、凄楚的情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语秋虫共鸣。 (蟋蟀 xiè shuài:一种昆虫。欲断魂:形容其声音悲怆动人。秋风萧瑟:形容秋天寒冷萧条的景象。秋江岸:秋天的江边。秋虫:指在秋天鸣叫的昆虫。) 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 (冷月:指白露和寒露时节的月亮。沙洲:河流中的沙岸。澄江:清澈的江水。彩绢:形容江水如同五彩缤纷的丝绸一样华美。千里芦花:指遍布千里的芦苇丛。归雁:南飞的候鸟。行踪:指它们的飞行路线和姿态。) 默默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 (默默:无声无息。煞:使人极端疲劳、恐惧。庾信: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脉脉含离情:形容含着离别之情默默思念。) 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梧桐:一种常绿乔木,树叶形状像玉器中的鱼背,有“一叶知秋”之说。悠悠:形容声音低远。寄托:托付,留存。秋凉悲声:形容秋天哀怨的声音。)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炎简介: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为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是“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他的著作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