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拼音译文赏析

  • jiāng
    yún
    ·
    shān
    yīn
    jiǔ
    zài
    féng
    chūn
    huí
    西
    háng
    miǎo
    rán
    chóu
  • [
    sòng
    ]
    zhāng
    yán
  • shān
    kōng
    tiān
    hǎi
    lóu
    wàng
    fēng
    cháo
    chū
    lián
    jiū
    wài
    chù
    xián
    tián
    shuǐ
    dòng
    chūn
    chú
    xīn
    yān
    jìn
    liǔ
    xiǎng
    jīn
    绿
    dào
    西
    yóu
    dāng
    nián
    shēn
    yǐn
    mén
    yǎn
    liǎng
    sān
    zhū
  • chóu
    huāng
    zhōu
    duàn
    gěng
    shū
    píng
    gēng
    piāo
    liú
    chù
    kōng
    jiào
    weí
    xiū
    dài
    jiǎn
    yǐng
    qiè
    dēng
    cháng
    jiàn
    táo
    huā
    miàn
    shèn
    jìn
    lái
    fān
    xiào
    shū
    shū
    zòng
    yuǎn
    mèng

原文: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相关标签:婉约写景

译文及注释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山峰高耸,直插云霄,海水辽阔,天空无边。我倚在楼上,眺望远方,风急潮涨,日暮初晴。窗外的帘子被鸠鸟拨动,雨点敲打着窗棂,田野间几处空闲,隔着水面看到人们在春天里忙碌地耕作。新绿的柳树被禁止砍伐,想起如今,它们已经长到了西湖边。我还记得那些年我深居隐匿,门掩着两三棵树。
我感到忧愁。这荒凉的河滩上,草木凋零,漂浮的萍叶,随波逐流,我不知道它们将漂流到哪里。我孤独地坐在这里,感到自己的羞愧和减少,我的影子害怕孤独的灯光。我常常怀疑,是否真的看到了桃花的面容,它们似乎就在眼前,但又好像离我很远,我翻开空白的书页,只能发出无声的笑声。书虽然很远,但我梦中却无所不在。
注释:
山空天入海:山峰高耸,直插云霄,仿佛直通海天之间。
倚楼望极:倚在楼上,眺望远方,直到极远的地方。
风急暮潮初:风势猛烈,潮水刚开始涨潮。
一帘鸠外雨:一幅帘子外面下着雨,帘子里面是鸠鸟的声音。
几处闲田:几块空闲的田地。
隔水动春锄:在水的对岸,看到有人在春天耕种。
新烟禁柳:新绿的烟柳被禁止砍伐。
想如今、绿到西湖:想到现在,绿色已经覆盖了整个西湖。
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还记得当年深居隐士,门前只有两三棵树。
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心中充满忧愁。在荒凉的洲岛上,草木凋零,漂浮的萍草断裂,不知漂流到何处。
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孤独的自我感觉,围着自己的羞耻感逐渐减少,但是在孤灯下,自己的影子却显得胆怯。
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常常怀疑自己是否能够看到桃花的面容,但是近来却发现,桃花竟然在笑自己没有读书。
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即使有书为伴,但是梦境却无法避免。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怀古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身世的落寞之情。整首词集中在赞美江南水乡的美景和抒发思乡之情上。 上阕描绘了作者身处绍兴,眺望远方的情景。一片水乡风光、远山小楼,让人感受到江南的独特韵味。但是,笔调却带着些许无奈和感伤。直到“想如今”这句话,才点出了作者对故国之思,情感逐渐升华。 下阕则由己及人,作者将自身的怀乡之情与离散之苦融为一体。在最后几句中,作者情绪愈加激动,曲折如意。这个结尾,通过短短数句,表达出作者对故国的眷恋,以及对离故困苦生活的苦涩感叹。 整首词情景交融,遣词造句更突显江南风光之美。虽然作者佚名,但笔下的情感却真挚动人,往事缱绻,令人倍感唏嘘。此词贯穿着怀旧之情,通过对故乡风景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离散、落寞的感受。是一篇情感真挚、细腻动人的佳作。 赏析详情»


鉴赏
这首词是一首赠友之作,描绘了作者怀念故土杭州,思念恋人的情感。全词贯穿着时空组接的手法,通过远望景物、近观田园、联想旧事等方式,叙述了游子客中的伤春伤别之情。 上片写景,开头三句倒装句形式,山空入海、倚楼望极,引领读者进入磅礴大气的自然景观。随后,作者转向近处,写下田园雨中春耕的美好风光。这里的“想”字是关键,勾起了作者对故土杭州的思念。上片以景出情,由此及彼,点出了作者思念杭州西湖美景之意。 下片自伤羁旅漂泊,抒发了作者对离故乡、思念恋人之情。前半部分引用了桃梗与沈约两个典故,写出了作者在陌生的环境中漂泊的孤独与落寞。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怀念恋人的心情,认为很快就能见到她,但却迟迟没有音讯。最后,作者以“连梦也不成”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悲伤,揭示了思念之情的深切。 整篇词不仅以景写情,而且情景交融,叙述流畅,在结构和内容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张炎作为杭州出身的贵公子,对故土有特殊感情。这首词以寄托情感为主题,兼具了游子的怀乡情愫和爱情的缠绵悱恻之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佳作。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远山随着空阔的长天没入了大海,我倚着高楼遥望海天之际,风势劲急黄昏时暮潮刚刚涌起。 注释:长天,即辽阔的天空;暮潮,指日落时的潮水。 帘外斑鸠啼叫,周围一片细雨,几处闲置的冬田,隔河对岸开台春耕,趁着春雨锄地。嫩叶如烟雾缭绕着柳梢泛出新绿,想如今,这如烟的新绿定已染得西湖翠碧。 注释:斑鸠,即斑鸠鸽,一种常见的鸟类;冬田,即秋收后未耕种的田地;开台春耕,指春季开垦土地开始耕种;新绿,新生的绿色植物。 我还记得当年在湖山深处隐居,两三株杨柳将柴门掩闭。这春色使我愁烦。荒芜的沙洲古老的江岸,枝梗断折、浮萍疏散,还要漂流到何处江湾? 注释:荒芜,指荒凉、荒废;沙洲,指湖、江或海中的沙质陆地。 我自己依然感到,腰围只怕衣带减短,孤灯会照得身影瘦怯孤单。我常常怀疑自己很快能见到她那桃花般美艳的容颜,为什么她近来,反而连书信都已绝断。纵然说书信遥远,为何连梦里都不见? 注释:衣带减短,比喻日渐消瘦;桃花,指美丽动人的女子;书信遥远,指距离遥远、交流不便。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炎简介: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为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是“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他的著作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