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译文及注释:
秋天进入了灯花,夜深了,檐下的影子里传来了琵琶的声音。越娥在青镜前洗去了红尘,她的秀眉像山斗一样妩媚动人。金色的麦茬和翠绿的田野相间交错。她认出了城墙阴影下的春耕旧地。晚上舂米时,相互呼应着,新稻炊出的香气扑鼻而来,疏烟在林莽中飘荡。
清脆的磬声在风前响起,海水沉静,宿霭笼罩着芙蓉花香。阿香做了个秋梦,惊醒后娇声啼哭,玉女传来幽深的素问。人们驾着梅木船还未渡过。试着摘下梧桐的叶子,聊着分宴的食品。采菱时唱着别调,留下了蓬莱的美景,霎时云彩停留。
注释:
秋入灯花:秋天来到,灯笼中点燃的花瓣飘落。
夜深檐影琵琶语:夜深了,檐下的影子中传来琵琶的声音。
越娥青镜洗红埃:越娥(越国的女子)用青色的镜子洗去红色的尘土。
山斗秦眉妩:山斗(星座名)中的秦眉(指女子的眉毛)妩媚动人。
相间金茸翠亩:金色的麦穗和翠绿的稻田交错着。
认城阴、春耕旧处:认得城墙的阴影,回到春耕的旧地。
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晚上舂米时,相互呼应着,新稻米煮熟后散发着香气,烟雾在林间弥漫。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清脆的磬声在风前响起,海水沉静,宿霭缭绕,芙蓉香炷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阿香(女子名)做了个秋天的梦,惊醒后娇声啼哭,玉女传递着幽深的思绪。
人驾梅槎未渡:人们驾着梅花船还没有渡过去。
试梧桐、聊分宴俎:试着用梧桐木做成的器皿,来分宴席上的食品。
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采摘菱角时,别了调子,留下了蓬莱的美景,但是很快云彩就遮住了。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的作者为佚名,词题为“越上霖雨应祷”,其中“越”指的是绍兴。据夏承焘所著《吴梦窗系年》记载,在公元1246年(宋理宗淳祐六年)以后,这位词人已经四十七岁,时常往来于杭、越之间。因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这首词作的创作背景和情境。
从该词作的题目“越上霖雨应祷”来看,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当时的绍兴地区正在经历着一段多雨的时期。古人常常将天灾视为天道的显现,因此在词作中,向上帝祈求祷告也是一种对天道的呼唤。而由于该词作出现的时间大致在13世纪初期,因此我们可以将它置于宋朝末期的文学氛围之下。
绍兴是当时一个文化繁荣的城市,不仅有许多文学家聚集在此,而且由于其地理位置,也是南北交通要道的必经之地。同时,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较为稳定,因此士人们也得以有更多的机会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这样一个文学和文化氛围,也为这首词作的创作提供了相当的背景和场景。
综上所述,这首词作《越上霖雨应祷》是一位往来于杭、越之间的词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多雨天气时,借助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绍兴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为我们展示了13世纪初期的南宋文学风貌。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烛影摇红》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词作,其作者佚名,但因为其被收入了《能改斋漫录》(宋·苏轼所著)的卷十六中,使得这首词作得以流传至今。据记载,当时徽宗看到了王都尉(诜)的《忆故人》词,很是喜欢其中的词意,但认为词作自身并不够丰富,于是下令由大晟府别撰腔。之后由周美成(邦彦)根据该词作改编了曲调,取名《烛影摇红》。这首词原为小令,五十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后来被周邦彦演绎为慢曲,《梦窗词集》也将其收录在了“大石调”中。
该词作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意境的描绘。前片以点题的方式引出了整首词作的主旨——秋夜中室内的烛光和室外的雨声。接下来“越娥”一句则将越地多水泊的景象与姑娘们梳妆打扮的场景融合在了一起,山色沾雨、黛眉如月,更是充满了诗意。而“相间”一句则以农村秋收景象为背景,并将田野上黄绿相间的美景与城郊的玩乐之所联系了起来。
后片的“晚舂”则将临近黄昏的农家捣米声、新米的香气与飘荡在林缘的炊烟融为一体,富有生活情趣。而“清磐”这两句则开始展现词作的意境,祈愿着秋雨的结束,似乎预示着明天是晴天。末句“灯芯也”则再次回到室内的情景,通过荷花灯的形象将词作的意境引向了结束。
总的来说,《烛影摇红》是一首富有意境的词作,通过对于秋夜、山水、黛眉、炊烟等不同元素的描绘,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唯美、富有心情的视觉和感性审美之中。
鉴赏详情»
注释:
吴文英、整理、补充注释、作者
以下是根据互联网知识整理补充注释: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B4%E6%96%87%E8%8B%B1_(%E8%AF%8D%E4%BA%BA))]。
注释:佚名指不知道姓名的人,通常用于未署名或者无法查明署名者的情况。
沈:即“沉”。
注释:这里指人名姓氏,沈有沉淀、沉稳等寓意。
梅:一本作“海”。
注释:这里指词作中出现的一个地名或人名。一本和海在音韵上近似,很容易混淆。
注释详情»
吴文英简介: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是宁波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大约生活于1200年至1260年之间。他原出自翁姓,后出嗣吴氏。他与贾似道是友善的朋友。他的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共有四卷本和一卷本,共计三百四十余首。他的词作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认为其作品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有人认为其作品不具有文学价值。